2014年初,谷歌以32億美元報價收購了智能家居公司nestlabs,自此,智能家居概念開始進入媒體和公眾視野并逐漸火爆。
2014年初,谷歌以32億美元報價收購了智能家居公司nestlabs,自此,智能家居概念開始進入媒體和公眾視野并逐漸火爆。2015年被業界認為是智能家居元年,然而也有媒體稱該年度為“被忽悠的一年”。進入2016年以后,智能家居產品逐漸豐富,但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比如因多方參與而導致標準難統一、因產品碎片化而導致難形成系統等。可以說,2016年的智能家居仍然奔走在路上。
多方廝殺的戰場
其實,智能家居并非源起于2014年,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就已經出現了這一概念。只是直到2014年谷歌宣布收購nestlabs,進軍智能家居市場,這一領域才迎來了爆發期。近兩年,隨著智能家居在國內的快速發展,不少企業開始布局相關產品。
參與智能家居的企業包括房地產、家電、互聯網、消費電子等幾大類。其中,房地產企業是房屋智能化改造的重要推動者,以萬科、萬達、華潤等為代表的房企正積極與智能硬件企業、系統集成商、o2o企業合作,推動智能家居服務落地。除此之外,還有傳統硬件企業,包括家電廠商、安防控制設備廠商等,他們是智能家居的早期參與者,正在進行智能化轉型,該群體以美的、三星、海爾、lg、??低暤?a href="http://www.hoppecoke.com/brand/" target="_blank">品牌為代表;平臺服務型互聯網企業以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百度等為代表,他們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和云服務能力為硬件企業提供交易平臺、產業鏈整合平臺、云平臺、開放能力、大數據服務等支持;消費電子型互聯網企業包括生產智能手機、智能家電、智能可穿戴設備企業,他們將智能硬件產品切入到智能家居市場。綜上所述,智能家居領域的參與者不僅多而且雜,如何整合資源一直是個難題。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這個難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決,各參與主體之間開始探索合作模式。
2016年1月20日,蘇寧與中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拉開了智能家居企業合作的序幕。此后,華為先后與歐普、美的、杜亞等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力推自己的hilink協議。據了解,hilink協議與蘋果的homekit相似,華為將其定義為智能設備間的“普通話”,可兼容zigbee、wifi和藍牙等通信協議。2016年7月,紫光物聯與奧克斯集團在智慧家居領域達成全方位戰略合作關系。2016年10月,中興通訊與阿里智能以智能路由器為開端展開合作,后續將逐步拓展到智能家居領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從而共同構建智能家居生態圈。10月28日,中興智能家居與京東智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依托各自的優勢與資源,共同布局智能家居。此外,小米與飛利浦照明組建了新合資公司,將共同推動中國智能家居照明行業發展??梢灶A見,智能家居未來的市場格局將由各方的實力較量來決定。
碎片化導致產品難互聯
在智能家居領域,參與者多樣化現象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各路豪杰的割據紛爭,將完整的產業撕成碎片。在這樣的環境下,無論是產品還是標準都難以統一,進而導致產品在兼容性方面遭遇障礙。
智能家居產品與智能生活的**大區別在于,產品是獨立的,而生活需要把相關產品連接起來。在智能家居剛剛起步的時候,大多數企業的關注點在于如何讓一款家用電器實現智能化。隨著行業的發展,智能家居產品也變得豐富起來。不過,產品細分后暴露出的網絡通信協議不統一問題,也為智能生活的實現帶來不小挑戰。例如在當下的智能家居市場,由于標準、網絡要求的不同,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存在嚴重的不兼容現象,這不僅影響了使用感受,也阻礙了智能家居行業發展。
要想讓各類智能家居產品在使用時成為體系,就必須依賴一定的通訊協議,從而將終端產品與操控端連接起來。我國目前的通信方式包括總線型(有線型,需要提前布線)、無線型和電力載波型(通過強電),其中僅無線型通信協議就又分為5種,即zigbee、z-wave、rf射頻、wifi和藍牙。一款智能產品選擇采用某種通信協議,就意味著其無法與采用其他通信協議的產品相兼容。
2016年,谷歌推出了 googlehome,蘋果有自己的homekit,亞馬遜推出了第二代echodot,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也推出了**智能家居系統。在國內,阿里巴巴、美的、海爾、小米、華為等一線企業均相繼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家居營銷戰略。在多種通信協議并存的情況下,盡管**企業的殺入給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帶來了無限活力,但也引發了人們對產品長期處于碎片化、行業格局嚴重割據等問題的擔憂。
單品欠缺實用性難普及
2016年,智能家居的新技術和新產品頻頻出現在各種展會上,并被各路豪杰所炫耀。然而,這些帶有前沿科技的產品雖然吸引眼球,卻往往缺乏實用性,因離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較遠而難以獲得普及。
真正的智能家居,不應該停留在家用設備的連網協同上,而應全方位提升人們的生活體驗,即讓智能產品便捷、高效、實用,而不是僅有炫酷的操控界面,例如某個設備可以替用戶訂機票、改簽航班,或者根據用戶的體溫自動調節空調溫度,而這些在當下的智能家居產品中,體現得并不明顯。
以大眾熟知的智能led燈為例,市場上銷售的多數產品只能實現用戶通過手機控制燈泡的亮度和色彩變化,這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真正的智能應該是用戶發出一個口令或手勢甚至僅在腦中想象一下,產品就能夠實現用戶想要的功能。這種產品具備學習和自我調節能力,能夠根據用戶的狀態自動變化,這種設備才能被稱為智能產品。
不過,智能家居在2016年還是取得了一定進步,很多單品都憑借著良好的使用性賣出了好行情,例如小米的智能掃地機器人就以極高的性價比常常處于脫銷狀態。與國外的irobot等產品相比,小米的智能掃地機器人擁有相同的功能,售價卻更低,其所以賣得好,就是因為既貼合用戶的實際需求又經濟實惠,這樣的產品自然能夠獲得消費者認可。(來源:中國消費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