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一把古時的銅劍和一枝銅矛被發現埋在長沙市的洋湖濕地公園附近。這里距離長沙市中心大約 9 公里,是一處施工中的工地,多余的建筑已被拆除,一片平坦。
12月初,一把古時的銅劍和一枝銅矛被發現埋在長沙市的洋湖濕地公園附近。這里距離長沙市中心大約 9 公里,是一處施工中的工地,多余的建筑已被拆除,一片平坦。宜家購物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幾年前拿下這個地塊,準備建造包括購物中心在內的幾棟大樓。購物中心原定 2019 年開業,但因為“古墓”的出現,宜家又得把時間推遲到 2020 年。
對這家從家居零售起家的公司來說,9 年進入中國市場后,這不是他們**次把中國市場的購物中心計劃推后。項目推進得緩慢,以至于,大多數人對這個新近的購物中心品牌沒什么印象。作為宜家家居的兄弟公司,宜家購物中心公司同屬于宜家集團,在全球 15 個國家/地區開設了 41 家購物中心,其中有三家名為“薈聚” (livat) 的購物中心位于中國的無錫、北京和武漢。
計劃中,中國市場的擴張比現在來得要快。其中就包括原定 2017 年在上海開業的一家,但目前這家購物中心的下一步計劃尚未公布。“土地資源越來越寶貴,政府規劃定位也越來越謹慎。”丁暉在上周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采訪時對此解釋說。這是大多數商業地產開發公司在中國新近遇到的問題。
丁暉是宜家購物中心(中國)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此前在宜家(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擔任中國區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他還補充說,公司內部對地塊的研究也需要時間,同時“在溝通的政府有一些人事調整”。這些都拉長了時間表。
包括政府關系在內,行業中常見的不確定因素幾乎一個不落地出現在這個新玩家身上。過去,在中國市場購物中心的新業務對宜家集團來說還只是“個案”,問題并不凸顯。但現在,購物中心業務對宜家集團愈發重要,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宜家家居的擴張。
宜家集團在 2014 年收購了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集團(本來也持有 51% 的股份)之后,從集團層面對購物中心業務進行了整合。在財報中,購物中心的租賃收益和訪客量被更多地提起。在 2016 財年,購物中心有 4.25 億次的訪問量,2015 財年,租賃收益為 8 億歐元。
宜家認為,這些都能證明自己是個專業的購物中心開發商。但過去在歐洲和東南亞的經驗可能很難復制到中國市場。在 2011 年接受媒體采訪時,丁暉對中國市場擴張速度的估計就較為保守:一個項目需要 1 - 2 年落實項目,4 年的開發周期。
實際的時間比預估的更長。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業態飽和,拿地的難度在不斷增加。零售商業體在過去幾年有點兒無節制地增長,即便受到了電商沖擊,開發商仍然相信新興市場的消費潛力和購物中心強調體驗的優勢。根據世邦魏理仕 2016 年 4 月發布的《全球購物中心開發**活躍城市》報告,全球前十購物中心在建量**大的城市中有九個在中國。而主要的大中城市中已落成的零售物業超過 6120 萬平方米,相當于三四百個“薈聚”。
新玩家還在不斷增多。其中就有不少和宜家一樣的零售商,他們轉而做起“業主”的生意,收取租金。租金收入可以抵消一部分租金和零售商買地的價格上漲,并減輕零售壓力。世邦魏理仕另一份《中國購物中心發展報告》顯示,2015 年,全國 17 個大中城市中,每 5 個新落成的購物中心里面就至少有 1 個由零售商開發,包括華聯、蘇寧、永旺、家樂福和沃爾瑪。
零售商轉做購物中心的一大好處是,他們可以把自有的零售品牌作為主力商戶,吸引客流,又不至于為了引入有號召力的其他品牌而在租金上做巨大的讓步。對宜家來說,宜家家居就發揮這樣的作用。根據宜家提供的數據,在中國三家面對家庭顧客的購物中心“薈聚”表現還不錯。盡管位置都較為偏遠,還是有 5 萬顧客在2016 財年到訪,同比客流量增長了 20%,銷售額同比增長 36%。宜家并未公開具體的租賃收入和出租率。
宜家在選址上對地鐵的重視部分緩解了“地處偏遠” 的問題,和大部分跨界的零售商一樣,選擇“非核心商業區”某種程度上也避免了和更專業更高級別開發商直面競爭。但他們不可能對年輕人都喜歡往市中心跑視而不見。
由此帶來的新問題是,拿地的難度更高,地價也會更貴。大中城市的政府對土地的規劃較過去更細致,在中心地塊的開發商選擇上,傾向于有更多開發經驗和資金更良好的港資企業。此前,宜家的財務原則是“所有投資均使用自有現金實現”,但在中國市場的購物中心項目中,宜家已經動用了“小部分”的“國內銀行融資”。
盡管丁暉轉述宜家總部的說法稱,“我們有足夠的資金去支持”,但商業地產投入大、回報慢的特點可能還是讓宜家有點兒不太適應。在長沙購物中心項目中,宜家打算加入新的業態,包括酒店、公寓和辦公樓。這也是國內開發商為了更好的現金流通行的做法。在 2014 年接受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采訪時,丁暉批評那些開發商只是為了屯地和賣樓,宜家則更專注于購物中心。如今在哥本哈根,宜家也在投資開發類似的混合業態商業體。“外在看著是一樣的,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丁暉上周接受采訪時說。主要的區別在于,酒店、辦公樓和公寓被宜家界定為“輔助業態”,占比不到 20%,這些業態可以幫助帶動更多非周末人流。不過,這部分新業態確實也會被用來“吸收成本”。
新的宜家公寓將選用宜家的家居產品進行軟裝,這意味住戶會搬進一個類似宜家樣板間的地方。宜家認為,這對年輕人和年輕家庭會有吸引力。酒店的價位在 元- 元之間。john tegner 還表示,在中國,未來一兩年內希望能再增加五六個購物中心項目。丁暉提供的數據是,從 2020 年開始,每年新開業一家。但他補充說,“我這里說的是我們的野心,是計劃”,計劃能否實現,影響因素有很多。(來源:好奇心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