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價格策略方面來說,廚電行業中的老板和方太已經放下價格屠刀并達成某種默契并給整個行業帶來福祉。其實這樣的默契也可以向市場的其它各個方面傳遞。
當下,市場終端正存在著這樣的情形:雙11銷售帶來的或興奮或失落還在回味、工廠品牌日卻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緊接著雙旦促銷、春節促銷等等活動計劃也應呈現在您的日程規劃中。
一方面,作為廠商的我們,有意無意地強調理性消費、強調消費升級、強調經濟進入新常態、強調供給側改革的機遇。另一方面,我們對低價促銷、對概念促銷卻情有獨鐘,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在正常的一周每5公里和休六天、第七天奔跑35公里之間,我們總是樂此不疲地選擇后者。
盡管一直在強調理性增長。但我們種種的市場行為卻告訴世人,我們一直是理性的軀殼裝著不理性的心。
一則看似不相關的規律恰恰反映了這種不理性背后的內在邏輯——有什么樣的政府,就有什么樣的人民,這是兩千多年前古希臘 先賢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中提到的。在今天,也有移植到行業里 的可能性,即有什么樣的消費者便有著怎樣的企業。
我們信奉消費者就是上帝的原則,不斷地去討好消費者。我們提倡尊重人性,所以我們總是研究出各種看似新穎有力,但卻并非牢不可破的理論并將之放大,比如,“消費者都是愛占便宜的”、“沒有不被降價一分錢打動的顧客”?,F實中,我們總狹隘地過度地去發揮這些理論。
需要我們反思的是,與個體的消費者相比,作為有著嚴密組織、有著更為專業的產品知識、更為**的市場意識的企業們,是怎樣在市場交易中變為逢迎,有時甚至成為千方百計刺激消費者不理性的一方的?
個中原因復雜深奧,實在不是本篇所能力及。但唯業績論的考核方式和囚徒困境的卻是其中**為鮮明的兩大原因。更直白地說,“業績上不去就得下課”、“我不做,別人會做,在市場份額爭奪中我就吃虧了”,恰恰是一切非理性市場行為的根源。
恰恰與“旁觀者清”的俗語相悖,越是旁觀者,越無法評價經營者和企業在面臨這樣的選擇面前是否正確。我們只能更理想化地描繪一下:假如采取相反的舉措,結果可能會更好。
并不是沒有可能。至少從價格策略方面來說,廚電行業中的老板和方太已經放下價格屠刀并達成某種默契并給整個行業帶來福祉。其實這樣的默契也可以向市場的其它各個方面傳遞。(艾肯家電網 蔡錦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