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潮下,有關“實體店不行了”的言論不絕于耳。然而,近期宜家發布的2015年財報(總銷售額達到319億歐元,增長11.2%)卻讓這一說法不攻自破。其實,就目前來看,互聯網還無法取代實體店,家居實體店要想站穩腳跟,還得向宜家看齊。
互聯網大潮下,有關“實體店不行了”的言論不絕于耳。然而,近期宜家發布的2015年財報(總銷售額達到319億歐元,增長11.2%)卻讓這一說法不攻自破。其實,就目前來看,互聯網還無法取代實體店,家居實體店要想站穩腳跟,還得向宜家看齊。
實體店賣的不僅是商品,更是服務和情懷
實體店自有實體店的好處。實體店,消費者可以親眼看見產品,觸摸產品感受產品的質量如何。服裝類的產品可以試穿,看看上身的效果,這是目前網店無法達到的。
在實體店有服務員服務,服務員可以為消費者找尺碼、找款式,并介紹產品。還有的實體店是主題小店,卡通、懷舊等各種主題,讓不同的愛好者找到歸宿。宜家以販賣“生活理念”的體驗式服務,聞名于全球。它用創意和設計營造家的感覺,讓消費者在藝術氣息中一次次被感動。在這么美的店中享受一回,誰都會有購買的沖動,這些都是互聯網做不到的。
電商、商店大融合,線上、線下無邊界化
一些走在前列的企業已經開始在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道路上走出了很遠。就在不久前,阿里投資銀泰商業,阿里ceo張勇出任銀泰商業董事局主席。用阿里人自己的話說,終于有了自己的陸戰隊。而蘇寧、步步高等線下零售商開始逐步淡化自己實體零售商的身份,以全渠道運營者,或者互聯網企業自居。與此同時,大量線下的實體零售商也在嘗試不同模式的觸網方式。也就是說實體店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抵觸互聯網,倒不如好好利用互聯網,來進行自己的實體經營。
家居企業要明白實體店的出路不是“互聯網+” 而是“實體店+”。也就是說:互聯網只是宣傳平臺,而不是交易平臺。真正的“實體店”與“互聯網”是前者引導后者,而不是后者主導前者。宜家目前在全球50個國家擁有361家門店,每年訪問量有8.21億人,去年官網宜家吸引了16億消費者。去年銷售額增長的11.2%部分,是結合電商功能的新店主要貢獻。很明顯“實體店+互聯網”為宜家的發展帶來新的增長空間。“實體店+”強調的是在實體店運營的基礎上融合互聯網元素助力門店發展,而不是為了迎合外界的風口去盲目轉型。
空間體驗核心在于感動用戶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更加傾向于“體驗消費”和“享受消費”,在這一點,宜家就做得極其出色。他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給人更多的感是“家”和‘快樂“,把消費做成藝術,把消費做成“習慣”。
空間體驗感也是家居實體店轉型中必須看重的一點,在同質化嚴重的“千店一面”,要讓消費者記住你,就必須有獨特體驗感。只有打造出自身**無二的差異性,才能在消費者心中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