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是專業學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銜接,培養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當前,專業學位教育面臨著“企業經營環境、商業模式的迅速變化與課程體系設計時滯性之間的矛盾”“知識迭代的加快與教師知識結構相對固化、窄化之間的矛盾”“體驗式、交互式等混合教學模式的需求與傳統單向的理論教學模式之間的矛盾”,如何以教育變革來化解這些矛盾?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給出了“破題”答案,6月3日,華理商學院舉辦了專業碩士全新培養體系發布會暨產教融合基地共建啟動儀式。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閻海峰參會致辭并做主題報告。華理商學院共建企業代表、媒體嘉賓和學院師生等200多人參會。
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 閻海峰
會上,華理商學院黨委書記、專業學位教育中心主任侯麗敏教授主持發布了商學院專業學位碩士全新培養體系。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專業學位教育中心主任 侯麗敏
侯麗敏提出,以“開放融合、協同共生、價值共創”為原則,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知行融合,商科與工科、人文的學科融合,校企之間的產教研融合、專業和思政之間的課程思政融合、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通專融合,以及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的校際融合,以“基于交流而發展”為培養理念,打造專業知識交流、管理經驗交流以及社會網絡建構三大平臺。華理商學院也將不斷圍繞辦學使命,在課程研發、教學模式以及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強化“商業+科技、理論+實踐”的培養特色,并不斷持續深化行動學習“七位一體”內涵,構建培養的生態體系促進專碩學生的全方位成長與發展。
活動中,華理商學院與40家共建企業代表共同啟動產教融合基地建設儀式。正如華理研究生院院長杜文莉在致辭中提到的,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是學校研究生培養長期堅守的育人方針,也是學校一直積極倡導和努力推動的方向。此次合作將全面加強校企間的溝通與鏈接,讓前沿的知識體系和優秀的復合型人才真正賦能企業,也讓企業的實際需求真正反饋到高校,從而為校企雙方的價值共創、雙向共贏創造條件。
華東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杜文莉
產教融合基地建設儀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推進產教融合作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舉措之一。產教融合是當今時代教育發展,特別是專業學位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商科教育必須進一步打破學校與產業、企業之間的壁壘,進一步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學生提供更加貼近實際的教育資源”。華理副校長閻海峰教授在致辭中強調,他希望此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為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注入新活力。在以《管理教育需要“在場”》為題的主題演講中,閻海峰指出,管理是一種知行合一的人類活動,具有高度情境化和行動特征,他以游泳為比方,生動解釋“在場”即為“下水”。商學教育需要不斷加強體驗式學習,他希望商學院繼續踐行“連接商業與科技,培養知行合一的經管人才”的學院使命。
華理商學院客座教授、霍尼韋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區總裁余鋒發表題為《提升商科教學,滿足人才新需求》的主題演講。他以最新調查數據為支撐,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分享了對管理者如何更好地分析解決問題與融入團隊合作的看法和見解,管理者要學會擁抱不確定性,多視角看問題以及積極調動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他認為,新時代新環境下,當今管理者還需要重視培養“輔導他人”和“身心健康”的素質能力,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與時俱進。
霍尼韋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區總裁 余鋒
華理商學院客座教授、江森自控亞太區總裁anuruddha rathninde(朗智文)發表題為《培養中國的年輕一代企業管理人才走向世界》的主題演講。他圍繞“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個階段”“中國企業全球業務版圖”“中國企業及領導力演化”等方面展開論述。他提到,年輕一代企業管理者既要扎根中國,也要心懷世界;既要學貫中西,也要堅定文化自信,同時還應該具備處理復雜問題和系統性思考的能力,從而真正打造并提升全球領導力。
江森自控亞太區總裁anuruddha rathninde(朗智文)
圓桌論壇上,華理商學院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副主任葛永盛、華域視覺科技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裴沁宇聯合主持。上海翌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組織發展官房讓青、恒天然商貿(上海)有限公司大中華區人力資源副總裁馮艷、歐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馬志偉、上海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吳克照、延鋒國際汽車技術有限公司人力資源副總裁曾芳幾位嘉賓圍繞“聚力協同,共生共創”主題,深入交流企業未來的人才需求以及高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上的作用發揮,共同探討產教融合的發展方向和校企合作的路徑。
圓桌論壇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