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龍眼產量預計達4.5萬噸,比去年增產1萬噸。泉州龍眼如何應對更加激烈的銷售市場競爭?昨日舉行的全市龍眼產業化工作現場會提出,繼續推動龍眼產業化,實現品牌、市場、保鮮、基地、加工、協會和觀念方面的“6+1”突破,挺進華東和國際市場。
今年8月,市政府將在上海舉辦“泉州龍眼(上海)推介會”,這將是對我市龍眼產業化的一次大檢閱。
龍眼產量預增市場競爭激烈
去年,市政府出臺了《泉州市龍眼產業化發展規劃(2005年—2008年)》,決定實施“樹品牌、拓市場、抓推廣、促營銷、抓質量、創品牌”的龍眼產業化“三步走”發展戰略。全市統一抓“泉州龍眼”、“泉州桂圓干”的品牌,舉辦訂貨會。質量、包裝、品牌提高后,原本6毛一斤的龍眼賣到了1元—1.5元一斤,果農增產也增收。
今年,市政府設立1500萬元的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并轉發了《泉州市財政扶持重點特色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規定》,把龍眼產業化系列項目定為重點扶持項目。
然而,形勢不容樂觀。記者從昨日舉行的全市龍眼產業化工作現場會上獲悉,今年龍眼屬“大生年”。據悉,今年龍眼總產量可達100萬噸,其中福建19萬噸。泉州現有龍眼41.3萬畝,產量預計可達4.5萬噸,比去年的3.5萬噸增產28%。龍眼銷售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著眼華東和國際市場實現“6+1”突破
“但是,高質量龍眼的市場需求巨大。”在現場會上,副市長洪澤生介紹,去年的南安龍眼訂貨會上,廣州、上海等地果商要求訂貨,而我市的果場無法提供充足的高質量、能滿足出口標準的鮮龍眼貨源,暴露了幾年來果賤傷農”導致龍眼生產投入不足、管理不善,龍眼品質普遍下降的問題。
因此,今年我市將繼續打響“泉州龍眼”區域品牌,形成“市場+龍頭+基地+農戶”的產供銷一條龍,致力于增加高質量龍眼產量,實現生產標準化、加工多樣化、包裝新穎化、銷售網絡化。
為此,我市龍眼產業致力于實現“6+1”突破。龍眼鮮果銷售打入上海、江浙市場,出口市場要有突破。統一“泉州龍眼”品牌,在統一標準和規格的大面積推廣方面取得突破。鮮果保鮮技術要有突破,推廣小盒紙箱包裝、加冰保險運輸辦法。龍眼標準化生產出口示范基地建設取得突破,重點扶持20個龍眼“綠色食品”、“無公害基地”和標準化生產示范果園。龍眼深加工的技術、品種要有突破,實現龍眼產品多樣化。龍眼行業協會取得突破,健全鎮村行業協會,成立市級龍眼行業協會,整合技術和銷售人才。
來源:易展食品機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