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玩“石頭、剪刀、布”,你是不是總感覺自己手氣“背”,不是被“剪刀”剪到,就被“石頭”砸到。
近日,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和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石頭、剪刀、布”的制勝策略……
對手如果獲勝
多半會再出上一輪的拳
有些游戲理論家一直都在研究的“石頭、剪刀、布”k.o。絕招。一般認為,這個游戲的戰(zhàn)略其實就是隨機出“剪刀”、“石頭”、“布”。這樣獲勝、平局和輸?shù)舻母怕示蜁咏嗟龋疫@個戰(zhàn)術還有一個拗口的名字——“混合戰(zhàn)略納什均衡”。
浙江大學的研究者王志堅卻說,其實這個游戲沒我們一般想的那么簡單:我們通常玩這個游戲的時候除了使用“混合戰(zhàn)略納什均衡”戰(zhàn)術外,還有預判在里面。
為此,浙江大學招募了360名志愿者,將他們分為60組,每名志愿者需要玩300回合,并記錄他們的游戲過程。
為研究這一刺激因素給志愿者游戲戰(zhàn)略帶來的影響,他們還根據(jù)游戲結果打分:平局1分,獲勝1.1到100分,輸?shù)?分。獲勝者可根據(jù)戰(zhàn)勝對手的數(shù)量獲得獎金。
結果顯示,通常,玩家如果獲勝,就會繼續(xù)出上一輪所出的,如果輸了,就會順著“時鐘”(如,“石頭-剪刀-布”)轉向下一個。這一戰(zhàn)術,游戲理論稱為“條件反應”。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的剪刀輸給了對手的石頭,那么下一輪你更有可能出能戰(zhàn)勝石頭的布;而如果你是獲勝者,那么下一輪你更有可能沿用相同的出手。
王志堅:實際上,這個“勝保持,輸轉移”的戰(zhàn)略是人們的通常心理。這項實驗也是在研究這一心理學現(xiàn)象。
“石頭、剪刀、布”是由中國人發(fā)明
“石頭、剪刀、布”或“猜拳”,是由中國人發(fā)明的。
按照明朝人謝肇浙所寫的《五雜俎》這本書,猜拳的傳統(tǒng)可以追溯到漢朝的手勢令。在與亞洲交往之前,西方沒有任何有關“石頭、剪刀、布”的記載。19世紀后期的西方的作家在提到它的時候總認為是一種亞洲游戲。
中國人和韓國人一般都叫“石頭、剪刀、布”;日本人則改成了“石頭、剪刀、紙(paper)”;英美等國家稱之為“rock!paper!scissors!”
paper(紙)這個詞暗示著“石頭、剪刀、紙”是從19世紀的日本傳入歐美的。
猜拳機器人
號稱“百戰(zhàn)百勝”
要想在“石頭、剪刀、布”中獲勝,除了熟練掌握了相應的策略和技巧,其實還集合了邏輯思維、心理抗壓、反應力等諸多因素。所以,要想做到“百戰(zhàn)不殆”是很困難的。
不過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就研制出一臺只有“一只手”的猜拳機器人,它并無其他專長,就是號稱“石頭、剪刀、布百戰(zhàn)百勝,無人能敵”。
在視頻演示中,無論對手怎樣變換出手,這個機器人總是能贏。它之所以如此厲害,主要得益于其無比迅速的反應速度。
這款機器人配備了高速攝像頭,識別人的手勢只需要1毫秒,從開始到完成動作只需要20毫秒。相比之下,人從出手到完成動作的時間需要60毫秒。機器人完全可以在人出手之后再出手,而且比人要提早完成,這一過程人眼無法察覺。
也就是說,它能在你出手瞬間“看清”你出的是“石頭”還是“布”,再決定出什么。難怪不會輸。
“石頭、剪刀、布” 你不知道的秘密
1.男性第一次出手最愛“石頭”
研究顯示,多數(shù)男性玩“剪刀、石頭、布”時,第一局都會出“石頭”,所以,如果你的對手是個“帥哥”,請先出“布”。
2.出“布”的概率最小
從統(tǒng)計學上看,大多數(shù)人喜歡用“石頭”和“剪子”,出“布”的概率最小。
3.新手經常模仿你上一次出拳
一些沒有經驗的人,通常會人云亦云,經常下意識地模仿你的上一次出拳,這樣你可以出對應的拳來贏他。
4.另外通過觀察也可以判斷你的對手出什么拳
比如你的對手準備出拳的時候,仔細觀察他的手指,他的手指準備移動或者握緊,預示著他下一次的出拳。比如所有的手指都放松會出布,所有的手指都握緊是石頭,只有兩只手指會握緊是剪刀。
石頭概率 35.4%
剪子概率 35%
布概率 29.6%
轉載:中國機器人網(原始來源:評論:0)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