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23~2027年全球晶圓代工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及先進制程(16nm及以下)產能比重大約維持在7:3。中國大陸由于致力推動本土化生產等政策與補貼,擴產進度最為積極,預估中國大陸成熟制程產能占比將從今年的29%,成長至2027年的33%,其中以中芯國際(smic)、華虹集團(huahong group)、合肥晶合集成(nexchip)擴產最為積極。
擴產聚焦在driver ic、cis/isp與power discrete等特殊工藝
driver ic方面,主要采用hv(high voltage)特殊工藝,各家業者近期聚焦40/28nm hv制程開發,而目前市場制程技術較領先的業者是聯電(umc),其次是格芯(globalfoundries)。不過,中芯國際28hv、合肥晶合集成40hv將先后于今年第四季、明年下半年進入量產階段,并與其他晶圓代工業者的技術差距逐漸縮小,尤其制程能力與產能相當的競爭者如力積電(psmc),或暫無十二英寸廠的世界先進(vanguard)、東部高科(dbhitek)短期內將首當其沖;對聯電、格芯中長期來看也將造成影響。
cis/isp方面,3d cis結構包含邏輯層isp與cis感光層,主流制程大致以45/40nm為分水嶺,邏輯層isp制程將持續往更先進節點發展;cis感光層與fsi/bsi cis則以65/55nm及以上為主流。目前技術領先業者以臺積電(tsmc)、聯電、三星(samsung)為主,但中芯國際、合肥晶合集成緊追其后,除持續追趕制程差距,產能也受惠中國智能手機品牌oppo、vivo、小米(xiaomi)等支撐,加上陸系cis業者omnivision、galaxycore與smartsens響應政府政策,陸續將訂單移回中國大陸進行投產支撐。
power discrete(功率元件)方面,主要涵蓋mosfet與igbt兩種產品,世界先進、hhgrace深耕power discrete制程已久,制程平臺及車規驗證覆蓋完整性皆較其他同業更高。而受惠于大陸電動車補貼政策以及鋪設太陽能相關基礎建設,陸系晶圓代工業者據此獲得更多切入機會,包含主流代工廠hhgrace、中芯國際、合肥晶合集成、cansemi在內的業者,加上本土小型的power discrete idm、晶圓廠如gta及crmicro等均加入power discrete競爭行列。若大陸產能同時大量開出,將加劇全球power discrete代工競爭壓力。
整體而言,中國大陸透過積極招攬海外及境內ic設計業者投產或研發新品,目的為提高本土化生產的比例,但大幅擴產的結果可能造成全球成熟制程產能過剩,且隨之而來的將會是價格戰。trendforce集邦咨詢認為,中國大陸成熟制程產能陸續開出,針對driver ic、cis/isp與power discrete等本土化生產趨勢將日漸明確,具備相似制程平臺及產能的二、三線晶圓代工業者可能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與價格壓力,技術進展和良率將是后續鞏固產能的決勝點。
來源:中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