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了高溫高壓臨氫換熱器腐蝕的原因,對該設備在現場修復的方法進行了全面介紹,包括腐蝕表面加工、預 熱、施焊操作與安全防護、焊后熱處理及檢驗等關鍵工藝。采用er309lsi不銹鋼作為堆焊層,通過合理的焊接工藝,減緩 高溫氫-硫化氫環境下的腐蝕。
關鍵詞:高溫高壓;臨氫設備;腐蝕分析;修復
某石化公司加氫裂化裝置反應進料/反應流出 物換熱器ea101a/b為立式u型管式換熱器,由日 本鋼鐵制造公司按bbs規范設計制造的。由于該 換熱器臨近于反應器,反應產物側所處的腐蝕環 境與反應器基本相同,特點是操作壓力高,溫度 高,介質處于臨氫的硫化氫腐蝕環境。設備在運 行初期運行正常,運行兩年后,發現ea101a/b管 板殼體側及周圍殼體均出現腐蝕,ea101b腐蝕 輕微,ea101a腐蝕較為嚴重。最大腐蝕深度達 12mm。為此對其腐蝕原因進了分析,并進行現場 補焊修復,修復后設備運行正常。
1.設備簡介與腐蝕特征
加氫反應是在高溫高壓催化條件下進行, e a 1 0 1 a/b用來回收反應熱量并加熱原料氣。 壓力為14mpa、溫度為295~300℃的高溫裂解 氣,經由換熱器殼程與管程進料為280~285℃的 原料氣進行熱交換。換熱器管、殼程均處在高 溫臨氫硫化氫腐蝕條件下。管箱是母材材質為 2.25cr1mo的鍛件,內襯兩層不銹鋼堆焊層,底層 材料為308l,表層為309l。殼體和下封頭材質為 2.25cr1mo,沒有不銹鋼堆焊層。
實際操作中,運行初期裝置在設計工況下操 作,殼體腐蝕速率約為0.25mm/a,滿足設計條件 下殼體最大腐蝕速率約3.5mm/a的要求。運行一段 時間后,催化劑逐漸失效,通過提高溫度以保持 相同的產量。年檢中發現ea101a/b均出現腐蝕, 其中ea101a腐蝕嚴重。腐蝕主要發生在墊片的 底部區域(如圖1所示),且向殼體下部延伸約 500mm,其中墊片底座下局部腐蝕最為嚴重,深 度達12mm,隨著延伸距離的增加,腐蝕層厚度減 弱。按此計算平均腐蝕速率大于3mm/a。計算結果 表明,在腐蝕厚度達到16.5mm時,與管板連接處 殼體將出現塌陷,后果不堪設想。
2.腐蝕原因分析
如此高的腐蝕速率產生的原因尚不十分清 楚,初步分析認為是因高溫h2-h2s環境下的h2s腐 蝕所致。
在富氫環境中高溫硫化物腐蝕特性較為復 雜,在氫的促進下,硫化氫可以加速對金屬的腐 蝕。這是因為在富氫氣氛中,氫作為間隙型質子 能夠不斷地侵入硫化物腐蝕層中,造成垢層疏松 多孔,破壞了硫化氫腐蝕膜的保護作用,使金 屬原子和硫化氫介質得以互相擴散滲透,從而引 起硫化氫的腐蝕不斷地進行。影響高溫硫化氫 腐蝕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和h2s濃度,其腐蝕速度 一般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干的硫化氫氣體在 200~250℃以下對鋼的腐蝕甚微。研究表明,h2-h2s體系中,當h2s的分壓在3.43~343kpa,操作溫 度大于316℃時,硫化氫的腐蝕加劇,一般的鉻鉬 鋼不能滿足要求。ea101a/b換熱器腐蝕區域為氣 體滯留區,傳熱效果差,且易使h2s聚集導致其濃 度增加,操作過程中進氣溫度波動大,有時可達 到300℃以上,加速了h2s腐蝕。
3.修補方案選擇
在墊片底座以下腐蝕區域采用單層堆焊修 補,修復材料選擇aws er309lsi型不銹鋼。由于 奧氏體不銹鋼覆蓋層氫擴散度低,阻礙了氫的活 動,降低了基層低合金中氫分壓。盡管奧氏體不 銹鋼覆蓋層在操作中會吸收一定量的氫,但它本 身并不變脆,開裂的敏感性也并不提高,只是降 低了脫氫速度,從而保護了基層。aws er309lsi 不銹鋼焊條含cr量大于12%,具有較佳的抗氫脆和 抗硫化氫腐蝕作用。焊接預熱溫度為200℃,防止 馬氏體冷裂紋和脆化。
換熱器直立放置,修復過程中不能移動。殼 體的內徑僅1200mm,操作空間受到限制,考慮到 手工電弧焊焊接效率低、尤其是難以保證換熱管 束安裝公差的要求,因此,采用半自動脈沖氣體 保護焊。施焊前制定嚴格焊接工藝及操作程序, 并在碳鋼和1.25cr鋼上進行了試驗,一次堆焊厚大 約5mm,309lsi距熔合面可達3mm。焊接工藝取 得成功后,應用于實際修補操作中。在脈沖氣體 保護焊的過程中,有少量的稀釋物產生。
4.補焊修復
4.1 表面處理
換熱器殼體為鍛造后進行機械加工,具有 一定的制造誤差,不能保證半自動焊要求的橢圓 度。同時因腐蝕產物硫化鐵使殼體表面出現深度 為1~2mm的顆粒層。為防止在這樣的表面上焊 接出現裂紋和氣孔。在現場進行機械加工,除去 大約3mm表層,確保表面清潔、干燥、無潤滑油 等,以保證補焊質量。
4.2預熱
墊片下部的區域,壁厚300mm,材料為 2.25cr1mo。采用高溫預熱的方式進行補焊。預熱 溫度為200℃。焊接完成時,在殼體溫度降到環境 溫度之前,進行焊后熱處理。預熱采用電阻加熱 帶纏繞在殼體的外部。為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 加熱采用手動控制,殼體內放入熱電偶溫度計, 連續監測容器內的溫度。預熱溫度達到時,停止 加熱,通過焊接熱量維持預熱溫度;當溫度低于200℃時,在操作者離開容器后接通電源加熱,預 熱溫度達到要求關閉電源,操作者再次進入容器 內施焊。
4.3施焊操作與防護
施焊分區操作,焊區高度500mm,長度 1250mm。焊機安裝在特制的沿環向自動焊接裝 置上,當完成一段焊道后焊槍返回到開始位置 時,提升焊槍,自動焊下一段焊道。完成一個 焊接作業區后,絕緣箱旋轉120°。重復上述過 程。兩個焊接作業區交界處光滑過渡。整個圓周 帶補焊完畢后,絕緣箱升到補焊區的頂部,在墊 片以下200mm區域腐蝕較為嚴重處,進行第二層 補焊,在墊片下方進行第三層補焊,各焊層間光 滑過渡。
修補施焊是在預熱溫度為200℃的容器內進 行,且有觸電的危險。為保證操作者的安全,特 制了絕緣工作箱,通過設在容器頂部的升降機, 可以隨時將絕緣工作箱提升到容器外面。操作者 在工作箱內有足夠的自由空間。工作箱外保溫, 工作箱底部設有一個環行管通風口不斷吹入冷氣 降溫。工作時間限制在45分鐘之內。操作過程 中,在容器外部通過監測系統嚴密監視操作箱內 的溫度和氧氣。
4.4焊后熱處理
正常的熱處理溫度為695℃。加熱速率為20℃ /h。但由于殼體壁厚在300mm~50mm范圍內變 化,故允許溫差在20℃內波動。實際熱處理過程 中熱電偶測得的溫度為680℃-710℃,達到了預期 目的。保溫時間為6小時,然后冷卻,冷卻速率限 制在20℃/h,冷卻到400℃后,自然冷卻。加熱源 主要在容器外部,在墊片下方壁厚300mm最厚處 內置加熱器,以使整個殼體受熱均勻。在容器內 部補焊層上放置18個熱電偶溫度計,分別測量壁 厚在300mm~50mm間的溫度,溫度記錄儀作全過 程的溫度記錄。
4.5焊后檢驗
焊接過程是半自動過程,工藝參數由試驗 程序設定,層間出現熔接缺陷的可能性很小,且 由于200℃的預熱溫度,避免了馬氏體的轉變, 所以,產生裂紋的可能性被排除。因此,主要的 缺陷類型是針孔或表面裂紋延伸到整個補焊層厚 度。由于超聲波探傷識別熔接面或大約1.5mm以下 的缺陷較為困難。因此,采用著色滲透的方法進 行檢驗,檢驗前清洗補焊區域的殼體表面。檢驗 中沒有發現缺陷,焊接質量合格。
5.結語
實踐證明,此次修補方案工藝先進合理,安 全防護措施得當。修復運行一年后進行的定期檢 修中,該換熱器的殼程補焊層輕微腐蝕,腐蝕速 率在設計允許范圍內。目前這臺設備運轉良好。 這次對高溫高壓臨氫換熱器進行的焊接修復獲得 成功,為石油化工裝備在特殊條件下進行現場修 復積累了經驗。
參考文獻
[1]米杰.高溫、高壓、臨氫設備設計分析[j].化工設備與管 道,2006,(6):31-32.
[2]王榮貴,汪渝.高溫氫和硫化氫混合氣體對設備的腐蝕及 防護[j].化肥設計,2005,(1):22-26.
[3]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焊接手冊(第三版)[m].北 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4]國際焊接學會.the wrc-1992 diagram[j].svetsaren, 1993,47(2)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