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全國僅有578家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出版物約有23萬多種,印數超過了64億冊,其中圖書占到約29億冊。為這不到600家的出版社加上商品包裝、金融證券、商品宣傳等機構行業服務的印刷企業卻有約10萬家,而且還有新增的趨勢。這個龐大的工業群體每年消耗的紙張紙板量排在美國之后占據全球第二的位置。
印刷企業過于龐大的弊害
全國大約10萬家印刷企業,盡管服務對象繁多,但還是出現生產力過剩的問題。并出現了不合理地降低工價來爭取印刷業務的現象。企業多并沒有在有效的機構督促之下來改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依然是在cmyk+175線的模式主導下從事生產。創新思維和對境外it業的了解甚少。出國參觀考察停留在形式上,帶回來的可供改進的技術信息不能及時付諸實施。印刷企業雖多,沒有定期的研討會或報告會,共享it信息的渠道不暢,各謀其政,安于現狀,使投入資金的回報率很少達標。這種現實如果不能有效地改變,必然會使一些力不從心的企業陷入困境。
解決的途徑
1.組成小群體,增強資本力
當前歐美和日本每年在進行企業并購,其目的就是增強企業群體的資本運作效力,朝著市場需求的方向發展。鑒此應該由政府主導的機構,比如印刷協會來牽線,把同等規模的小企業5~8家組織成為協作群體,資金整合,按照商定的規劃依次改變企業的經營面貌。
2.及時更新設備,創造新品種
資金充足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謀求符合市場需求的設備更新,不要僅憑廣告宣傳,最好親臨生產廠家問清設備功能,能否適應市場多樣化需求的生產,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可否借此設備創造新品牌,以滿足新訂貨機制。
3.謀求境外訂貨
由于印刷企業多,生產力過剩,所以應努力創造新技術品牌去尋求境外的訂貨,這是企業主必備的前沿思維。凡是超過100名職工的企業,都應聘請有外語水平的營銷員。應該從行業中孕育出培訓這類營銷員的職工培訓學校,此舉為當務之急。
4.利用特種印刷爭取外匯
特種印刷有65種之多,其中不乏可利用它來印制特殊的印刷品謀取超額的利潤。有不少特種印刷品不但能受到國內人士的愛好,還會受到境外人士的青睞。例如,動感立體印刷品,集娛樂與教育為一體的動態立體出版物,高貴的文體印刷品等等,這些印刷產品都能向境外出口換外匯。
歐美日各國關注中國印刷市場
中國的廣闊印刷市場,歐洲及美日各國都垂涎已久,印刷技術無國境,已經面臨全球化。歐美日各國所關注的目標是如何將這些國家的國內需求輸往中國。以日本為例,自2000年以來自中國向日本輸出的印刷產品逐年在增加,以1999年為起點,八年來,日本印刷訂貨的輸入增加到4.4倍。增加的內容主要為辦公用印刷和包裝印刷。據2006年統計,自中國輸出到日本的印刷品總金額達到428億日元,其中46.6%為包裝器材,其次是占17%的辦公用品。這說明中國的印刷品質優良和工價便宜。
為此,美國的用戶和日本的用戶不斷向中國沿海的城市訂貨,據悉,日本的用戶非常愿意把dtp的圖像處理和印前工程的業務通過網絡發往大連,因此,大連在一年中涌現出了40~50家5~10人的印前排版廠,據說訓練有素的這些小廠一年當中,可處理3萬件業務,完成后從網上傳輸,非常活躍。
來源:行業資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