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涪城區豐谷鎮興隆溝是綿陽有名的草莓村。近年來,該村村民劉華國潛心研究,探索出了“寬窄行”草莓栽種法,使草莓畝產增加千余斤。3月24日,記者走進了劉華國的草莓基地。
現場見聞:
改良技術畝產增加千斤
“今年,我家的4畝草莓采用了‘寬窄行栽種法,每畝增產500多公斤。”在位于興隆溝村麻柳河邊的草莓大棚里,劉華國一邊采摘草莓,一邊喜滋滋地說。據他介紹,傳統的草莓栽種是四行一畦,每行之間距離相等,這樣陽光容易被枝葉遮掩,阻礙果實生長。而他探索的“寬窄行”栽種法則是將中間兩行的間距縮小,增加外面兩行的距離。
“光照足草莓生長就快,而且能有效地降低白粉病和灰霉病的發生,產量提高也就順理成章了。”劉華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他家的4畝草莓預計增產2000公斤,而目前草莓10元/公斤的價格計算,2000公斤草莓將帶給他帶來2萬余元的增收。
村民反映:
新技術產量高、發病少
“采用了老劉的新技術就是不一樣,今年,我家的草莓不僅成熟期提前,而且果實個頭大、顏色好、甜味足,深受市場青睞。”提起劉華國的“寬窄行”栽種法,興隆溝村的種植戶劉元金贊不絕口。劉元金與劉華國“田挨田、地挨地”,兩家人同時種植草莓,劉華國在自己試行新技術的同時,也將其告訴給了劉元金。為此劉元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拿出了1畝地進行試驗。
劉元金帶著記者參觀了他采用不同技術栽種的兩塊草莓地,兩相對比記者發現:采用“寬窄行”技術栽種的草莓掛果率高、成色好、沒生病;采用傳統方法栽種的草莓由于枝葉的遮擋,果實個頭較小、顏色暗淡,還有部分果實霉爛。“明年我家3畝草莓地,將全部采用‘寬窄行栽種法。”而今劉元金對劉華國的新技術是非常推崇。據了解,目前興隆溝村有近兩成種植戶采用了劉華國的“寬窄行”栽種法,栽種草莓30余畝,帶動草莓增產1.5萬余公斤、增收近20萬元。
鄉鎮部門:
資金扶持大力推廣
“我們將在全村大力推廣草莓栽種新技術,擴大種植規模,讓老劉的新技術惠及更多人。”豐谷鎮副鎮長張永軍告訴記者。
興隆溝村是綿陽遠近有名的“草莓村”,去年,鎮上通過田型調整、土地流轉等方式發展草莓種植150余畝,今年鎮上還將大力推動草莓種植,力爭將草莓基地擴大到500畝。“鎮上將聘請劉華國作為草莓技術指導員,通過知識講座、現場指導、實地參觀等方式,大力推廣‘寬窄行栽種法。”張永軍說。而對于劉華國的新技術,涪城區農業局也是大力推崇,“我們將派出專門的技術人員,協助劉華國進一步完善‘寬窄行草莓栽種法,并加大推廣力度。”據該區農業局首席農技專家繆正炳介紹,涪城區地處綿陽城市核心區,近幾年,草莓的市場供不應求,劉華國發明的新技術,將幫助該區草莓種植戶增產增收,滿足市場需求。
來源:神農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