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洞庭湖平原春風吹拂。
湘陰縣新泉鎮鳳南漁場,魚池的水有些渾了。
“魚開始動了!”楊新民有些興奮,招呼漁場工人抓緊割草喂魚。
楊新民,湖南洞庭黃龍原生態水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他的名片上特意突出“原生態”3個字。
“草魚姓‘草。吃草長大的草魚,味道鮮美。生物鏈上的其他魚類也‘受益匪淺。吃草魚排泄物的鰱魚、鯽魚,吃小魚小蝦的青魚、鱖魚,肉質更嫩更鮮?!睏钚旅窨烊丝煺Z,滿臉自豪:“過去,為了單純追求產量,全部用飼料,養肥水魚,雖然也賺錢,但水質越來越差,魚的品質逐漸下降,吃的時候甚至有煤油味?!?/p>
改用牧草替代飼料養魚,品質好,價格高,但產量低。是否得不償失,有無推廣價值?
2005年開始,楊新民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池塘旁、馬路邊、隔堤上,到處都長滿了草。正在割草的張師傅介紹,這是本地品種黑麥草,每畝產量只有4噸,但是耐寒。
記者發現,路邊有不少新堆起來的小土堆。張師傅說,這些土堆下面,是美國矮象草和桂牧1號草,每畝產量達15噸甚至20噸,但怕冷。他扒開一個小土堆,“莫小看這些草現在趴在地里‘冬眠,等天氣一回暖長得飛快,有時,剛割完不一會就能長出幾厘米呢?!?/p>
新的養殖方式吸引了專家的注意。
湖南農大、省畜牧水產技術推廣站將牧草轉魚草作為研究課題,特意在鳳南漁場開展牧草養魚與飼料養魚的對比試驗,派來兩名研究生常駐基地,跟蹤研究。
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在營養、抗病、肉質、生態等多個重要指標方面,牧草養魚都超過了飼料養魚。
楊新民掰著指頭算賬:30公斤草能長1公斤魚。牧草的蛋白質含量高,適口性好,塘里的魚最喜歡吃了。美國矮象草、桂牧1號草,種一次可割好幾年,再生能力強,耐刈割,而且與黑麥草形成季節互補:四五月,黑麥草枯了,美國矮象草、桂牧1號草噌噌噌地長起來了。
草長得快,可魚長得慢。一畝水面,用飼料喂養,年產量1000公斤;而用牧草養魚,年產量只有300公斤。
牧草養魚,劃算嗎?
來源:三農直通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