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上午,雨后初晴,臺州路橋區下梁村金穗糧食全程機械化生產合作社負責人、村黨總支書記梁妙德和幾名村民在忙碌地修理農機?!按焊鸵_始,我們得抓緊做好準備。”梁妙德說。
金穗合作社是2005年3月成立的,現有大小農機100多臺,推行從耕作、育秧、栽植、植保、收獲、加工等糧食生產環節的全程機械化。說起合作社成立的初衷,梁妙德頗顯自豪,他指了指附近一排排樓房說:“我們路橋工商業發達,你看現在村里有幾個勞動力在家的,發展機械化是大勢所趨?!?/p>
不過,做了近10年的農機服務,梁妙德卻總有一塊心病,就是受農田基礎設施限制,各種現代化機械難以大顯身手?!艾F在農村機耕路缺少興修和養護,路況相對較差,很多機械到不了田頭?!绷好畹抡f,
梁妙德打開手機,給我們看了一張剛拍的圖片:在一條一米寬的砂石機耕路上,由于道路彎度不足,翻耕機在轉彎時不慎側翻在路基下。因為路窄不好找別的機器來拖,最后只好靠人力硬抬回路上。
在梁妙德的帶領下,記者徒步感受了附近機耕路的實際情況,由于平常不會有其他車輛通行,這些路的保養明顯不如普通公路。站在一座一米多寬的狹窄橋梁上,梁妙德一眼就看出了兩處讓他揪心的問題:“你看這個橋不但窄,而且橋頭轉接的彎度也不夠大,轉彎時很容易出狀況?!?/p>
“現在農村基本上都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不過農機畝畝通還需要上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绷好畹抡f,現在農村機械化的程度越來越高,許多地方也進行了一些農田基本設施建設,不過由于技術標準和驗收制度相對不夠規范,機耕路的寬度、彎度、坡度、路面的平整度等不夠理想,溝和橋的設置布局也不利農業機械的安全行走。
“要想搞好農業機械化,前提條件就是機耕路不要成為‘機梗路,要讓農機順順利利地下到每畝田地里?!绷好畹略偃陀浾哒f。另外,梁妙德也建議說,為了方便農機操作,政府也要加強對經濟作物種植的有效引導和規劃,盡可能實現糧食種植地塊的連片成方。
來源:樂農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