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成品油價剛剛破8之際,食用油市場也傳來了漲價的聲音。兩大食用油生產廠家福臨門和金龍魚最近分別上調了旗下花生油和菜籽油的出廠價格,漲幅在 8%左右。雖然大豆油不在漲價的行列,但記者從批發市場了解到,5升裝的大豆油也有2塊5左右的漲幅。(4月8日《北京晚報》)
這幾年,食用油價格的主導聲音就是一個“漲”字,不斷攀升的價格已讓國內民怨沸騰,而且每次漲價都是由壟斷巨頭發動,這一次也不例外,又是市場份額第一、第二的金龍魚、福臨門帶頭。但背后的利潤,更是讓人驚舌,2011年中糧“福臨門”食用油銷量為53.1萬噸,同比增長23.2%;銷售額達 65.12億港元,同比增長56.6%,凈利上升39.2%;擁有“金龍魚”的新加坡獨資企業益海嘉里公司,由于不在中國上市,無法得知“暴利”詳情,但業內人士認為利潤率只會比中糧高,暴利程度可見一斑。
由于國際大豆價格近期并沒有上漲,期貨市場或者我們大宗產品市場上菜籽或者花生的價格也沒有上漲,福臨門和金龍魚漲價確屬蹊蹺。顯然,由于食用油價格具有連鎖遞進關系,花生油和菜籽油漲價的“醉翁之意”顯然還在大豆油。由于國內糧油企業沒有定價權,小商小販的話語權更是微不足道,福臨門和金龍魚價格一上漲,食用油價格漲聲一片似乎是難以避免的。
今年的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將cpi的調控目標定在4%,食用油價格的漲幅是cpi調控目標的兩倍,漲價傳導給蛋糕、餅干、餐飲業等下游消費品,權重占 30%的食品價格將使得cpi上行的壓力不可小視。加上油價破8,電價醞釀上漲,變相漲價的階梯水價,會不會使得cpi控制在4%又如2011年一樣“竹籃打水”。
更重要的是,在食用油價格一路上漲的背后,一是食用油的市場壟斷趨勢進一步加強,益海嘉里的市場份額占到60%左右,中糧占到20%以上,壟斷給國家的宏觀調控增加了難度,比如2007年,中儲糧曾拋出20萬噸食用油平抑油價,市場上卻波瀾不起,隨后的調查顯示,70%的食用油都進入了一家跨國糧商的倉庫。二是相對于國內國儲、豆農、豆企的單兵作戰,跨國糧商卻已經建立起了上至貸款、種子化肥銷售,中間到倉儲、物流設施的經營,產品的加工銷售,下到國際糧油貿易,無不涉獵的全產業鏈性,可以很好地將終端的油價暴利隱藏起來,而國內企業又沒有行之有效的對抗資本。三是作為最古老的大豆原產地國家之一,我國已從1995年前的凈出口國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進口國,自給率已不足四成,糧食安全的警鐘已經敲響。
因此,面對食用油價格的一路上漲,我們不能束手就擒,需要三管齊下,從長計議:一是食用油寡頭企業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關于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定,特別是在外資企業全產業鏈的背景下,很有必要對食用油巨頭進行反壟斷調查,不能讓它們“想怎么漲就怎么漲”。二是我國需要盡快建立一套包括存貨、價格變動、進出口情況在內的完整的市場價格監測體系,要將國儲的拋售真正與市場領域銜接,與資本市場、期貨市場直接掛鉤。三是采取富有彈性的農產品保護綜合措施,給予農戶優惠政策,穩定何如提高國產大豆產量,從而提高食用油的自給率。
(郭文婧)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