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山縣人均耕地資源貧乏,平山縣土地總面積2648hm2,人口密度為56.13人/km2。1949年全縣總耕地面積44400hm2,人均占有耕地0.178hm2,截止到2008年未耕地總面積30133.33hm2,人均占有耕地0.075hm2,低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在耕地資源匱乏的同時,人口數量仍在持續增長、耕地總量仍在不斷減少。由于后備資源短缺,且受人口與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土地利用處于嚴重的超負荷狀態。
2.土地資源破壞現象嚴重在我縣現有農業用地中,有12666.67hm2耕地為中低產田。由于長期投入少、重用輕養,導致生產水平較低,利用率不高。且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由于國土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缺乏統籌規劃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的弊端已顯現,導致國土開發和建設的不合理布局,與當地資源和環境不相適應。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和破壞,尤其是耕地數量在逐年減少。
3.耕地質量退化嚴重由于對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從而導致土地功效的下降,耕地數量的減少引起的質量缺失更為嚴重。加之自然災害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砂化日趨加劇,導致了我縣生態環境的局部破壞和惡化,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4.耕地后備資源不足我縣的后備耕地資源不足,由于山場面積大、土層薄,投資少、開發見效快的就更少。在可開發成耕地的后備資源儲量有限的同時,宜耕后備資源的開發受到數量少、質量差、開墾難度大和生態環境保護與平衡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人地矛盾顯得尤為突出,嚴重失衡。
總的來看,1949年以來我縣耕地資源數量呈現波動性變化,由此導致我縣糧食安全問題與耕地安全問題值得關注。如何在改善生態環境與糧食安全、耕地安全之間選擇合適的平衡點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來源:平山縣農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