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2011年先揚后抑之后,2012年全球糧食價格已悄然走出一波上揚行情,呈3個月連漲之勢。美國市場上農產品一路飆升,其中大豆已累計上漲17.5%,豆粉大漲25%,豆油漲幅超過8%。4月9日,彭博資訊對32位市場分析師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農業部即將發布的數據或顯示國內玉米庫存將于今年8月底萎縮至近16年來最低水平,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37%。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日前發出警告稱,價格持續走高加劇了糧食供應緊張狀況,進而威脅世界經濟和社會穩定。全球糧價重回歷史高位,通脹壓力和由此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已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9日,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推高國際糧價的主要原因有三:包括歐美在2008年危機之后實施的量化寬松政策、近期極端天氣席卷部分糧食主產區、伊朗核危機一旦升級很可能引發國際原油供應不足進而影響糧價。在宏觀經濟、地緣政治、供需狀況等因素影響下,中長期農產品價格有進一步上升空間。“可以說,新一輪食品通脹威脅已經來襲并正在全球蔓延。”他表示。
早在今年年初,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已對食品價格上漲發出預警。報告稱,2011年fao食品價格指數比2010年高23%,為1990年監測以來最高水平。其中,2011年的平均值為247點,比2010年高35%,為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fao預計,由于谷物、食用油和糖等生產成本的提高,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在2012年仍將保持較高水平。事實證明,今年以來,這項涵蓋55種食品的糧食價格基準指數已經出現三連漲。數據顯示,3月份均值為215.9點,高于2月份修正后的215.4點和1月份的214點。這一數字雖大大低于前兩年的均值,但仍超過了2007年至2008年糧食價格危機時的水平,并且這是自2011年7月以來的首次反彈,預示著新一輪上漲行情的開始。從分項指標看,食糖和油料價格漲幅最大,其次是谷物、乳制品和肉類。
來源:金融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