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以來,國內玉米市場開始出現松動跡象。一方面,天氣逐漸轉暖,高水分玉米儲存難度加大,農民積極出售手中余糧,玉米收購價格開始小幅走軟。但另一方面,前期支撐玉米價格上漲的供應緊張狀況出現緩解,預計國內玉米后市將進入季節性尋底階段。廣發期貨分析師表示,隨著播種時節的臨近,陳玉米可炒作題材逐漸消退,難以吸引資金重回市場,近階段的上揚行情可能將告一段落,市場將把更多的目光轉移至種植情況。市場人士認為,國內玉米市場將進入季節性震蕩整理時期。
數據顯示,上周玉米1209合約最高2463元/噸,最低2425元/噸,收盤2426元/噸,跌幅為1.1%。邁科期貨王惠平表示,美國股市的下挫、國際原油期貨的走軟,都是引發空頭拋售的誘因。
從宏觀經濟面上看,道通期貨李金元認為,二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仍然偏空。例如歐債危機仍是影響商品市場的重要因素,西班牙有可能讓歐元區再次陷入債務危機。
從供給上看,由于玉米價格持續上漲以及國家給予補貼,機構預計今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將達3500萬公頃,較去年增加2.7%。4月末國內玉米播種將大面積展開。廣發期貨分析報告顯示,今年玉米播種面積仍可能繼續增加,農民選擇大豆轉種玉米的面積將更多一些。因此,預計本年度玉米供應量將會大幅增加,從而對遠期玉米合約產生持續利空影響。
此外,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公布的種植面積報告,美國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將達到9590萬英畝,創下自1937年以來的新高。截至4月8日,今年美國玉米播種已完成7%,創歷年同期播種進度的紀錄高位,且是上一紀錄水平的近兩倍。有機構分析稱,若天氣情況正常,今年美國玉米產量將創紀錄,庫存水平也將是去年的兩倍。良運期貨分析師稱,在新年度種植面積創歷史新高以及下游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國外低廉的玉米價格將會對國內玉米價格產生沖擊。
來源:中國經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