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櫻桃,價格貴了,消費者大不了少吃或不吃;蔬菜你得天天跟它打交道而不吃不行。面對今年3月份全國鮮菜價格上漲20.5%,筆者建議,有必要了解一下上海的“菜價保險”。
針對“菜貴傷民”與“菜賤傷農(nóng)”這一對矛盾,幾年前上海就在一些菜區(qū)零星嘗試過,從去年“夏淡”開始,“菜價保險”進入“有意識、有系統(tǒng)”的全面探索階段,形成“保淡季、保重點品種、保均衡生產(chǎn)”的“三保”機制,在確保市場基礎(chǔ)的前提下,以尋找市民消費者與菜農(nóng)的利益平衡點,有效緩和菜價波動。對此,我想提出,“菜價保險”有沒有可能在全國推廣開來?
目前上海的“菜價保險”主要是“保淡”,其期限基本設(shè)定為6個月,夏冬各3個月。這“3月份”是不是在“保淡”期限之內(nèi)?無論在不在“保淡”之時,3月份全國鮮菜價格上漲20.5%,上海的鮮菜價有沒有上漲?如有上漲,上漲了幾成?
再說,去夏今冬,上海的“菜價保險”效果如何?對此,政府部門說了不算,保險公司說了不算,這既要聽聽菜農(nóng)的意見,也要聽聽市民的意見,以求“兼聽則明”。
“菜價保險”,實踐時間并不長,對此,我們并不奢望“十全十美”;如果,這其間,還有些問題,有待研究,有待探討,有待完善,都是很正常的。現(xiàn)在的“疑問”是,上海的這一“制度創(chuàng)新”,最終能不能讓生產(chǎn)者與消費者“雙贏”?這種“創(chuàng)新”在其它地方能不能“復制”?如此等等,以想辦法不再“菜貴傷民”而 “菜賤傷農(nóng)”。(張軼水)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wǎng)
以上是網(wǎng)絡(luò)信息轉(zhuǎn)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