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傍晚,英山縣石頭咀鎮大屋沖村茶廠賣茶草的茶農一撥接一撥。茶葉種植戶劉英告訴筆者:“我家種有6畝茶葉,每天4個人能摘到30斤茶青,按照目前的行情,一天有300多元的收入。”
近幾年來,英山縣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綠色銀行。2011年,該縣茶園面積達80多萬畝,已經通過無公害茶園認證面積10.2萬畝,有機茶基地面積已發展到4600多畝。目前,該縣茶葉加工企業達到100多家,全年干茶總產量6500噸,實現茶葉總產值近6.07億元。
“我家種有5畝茶葉,采摘高峰期自己忙不過來,還要請三四個人幫采摘茶葉,除去支付采茶工錢4000多元,單種茶一項去年就有近1萬元收入。”說起種茶,英山縣雷店鎮蔡畈村茶農肖峰如數家珍。
“不問茶兒數幾條,只管今夜用斤計。這說明我們的茶葉很多,今年春茶茶草最貴每斤有200元。”茶農陳初流露了自己豐收的喜悅心情。茶葉富了英山茶農,火了群眾生活。
為了扶持茶產業,英山縣依托良好的山區生態環境,進一步實施品牌戰略,通過建基地、扶龍頭、樹品牌、拓市場等方式,全面提升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生態化水平,推進傳統農業轉型和提檔升級,實現農業增效。目前,該縣已經培育壯大了屏峰、鷹棵巖、烏山春、團黃貢茶等龍頭企業,擁有綠茶、紅茶、白茶等多個茶品種。據介紹,預計今年全縣春干茶總產量超過2000噸,總產值達2.4億元以上,比去年增長5%以上。
為了不斷提高茶葉的科技含量,該縣以科技為依托,制定英山云霧茶地方技術標準、品牌使用和管理辦法,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做宣傳、搞促銷、抓流通、搶市場,茶產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一年上一個臺階,逐步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產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企業化格局。同時借助“中國英山茶葉節”、“中國大別山旅游節”等平臺,不斷提升英山云霧茶系列茶葉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如今,茶葉產業已經成為英山縣農村經濟的首要產業和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實現了綠葉變“金葉”的夢想。
來源:黃岡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