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筆者來到蔣艷青在興安縣湘漓鎮建的養豬場,正好碰上有人來豬場買豬,她在忙著抬豬、過稱、結賬……30斤一頭的小豬,每頭賣600元,共賣了18頭。
見到蔣艷青,很難將她與養豬的老板聯系起來——嬌小的身軀,鼻梁上還架著一副眼鏡;愛笑,笑時聲音爽朗;干活動作利落,肩扛一大包飼料,眉也不皺一下。讓人完全想象不到,她就是每天和豬打交道的城里來的女大學生。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在興安縣城長大,畢業于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的女孩,不留戀城市的霓虹生活,從桂林一家養殖公司辭職,走進農村,養起了豬。今年已是28歲的蔣艷青在農村養豬生活的第六個年頭,也是在今年,她獲得了興安縣“科學養殖模范”的榮譽稱號。
一個女孩子放棄城里安穩的工作到農村養豬,不僅在別人看來不可思議,親戚、朋友也都無法理解。“這孩子,腦袋里想什么呢?讀過大學的人還回來養豬,大學白讀了。”但蔣艷青說,這是為了她心中的一個夢想。
“從小就喜歡動物,而且考大學選專業的時候,就考慮要選一個有機會自己創業的專業。”“對我而言,自己創業更自由。現在國家對‘三農又特別支持,把自己學的專業放在農村發展更有前景,這也是學以致用。”
世俗的眼光并不能阻止蔣艷青創業的熱情。2007年年底,在父母的幫助下,蔣艷青到興安縣湘漓鎮租下一塊地,開始搞起了養殖業。從小到大沒有干過重活、臟活的她,不僅全面負責飼養技術,還要慢慢學習干活,如今,喂食、鏟糞、割草、挑擔……她樣樣在行。
2008年,蔣艷青又投入30多萬元建起了3間新豬舍,準備大干一場。可是,人算不如天算。2009年,一場疫病讓她養的豬死掉了一部分,仔細一算,虧了近50萬。而且,為了給豬打針治病,她不分白天黑夜地操勞,自己也因此病了一場。
此時的蔣艷青,心情低落自不必說。“養豬風險大,又累,同齡女孩都穿得漂漂亮亮,自己滿身豬糞味,是否還要繼續這樣?”內心的矛盾與糾結,讓她一時間不知是進還是退。但是,不愿服輸的她最終說服了自己,“我有知識,要用知識改變現狀。”
來源:三農直通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