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記者在威海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上調查發現,本地蔥的普遍上市直接沖擊了外地蔥的價格,導致外地蔥價再次回落。比起3月底每斤3元錢左右的價格,經過將近半個月的時間,外地蔥價再降一半,已經回落到每斤1.5元左右。17日,記者在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調查,不少商販都在賣本地蔥,基本零售價都在1元左右,“若是批發的話,就5毛一斤。”一個商販說。由于本地蔥普遍上市,而且價錢又低,致使外地蔥價一落再落,但購買者依然稀少。一個批發出售外地蔥的商販陳某告訴記者,她每次進1.5萬斤的外地蔥,捆成10斤左右的一捆來賣,大概兩天才能賣完,“以前就算是賣的貴一點,也比現在賣得快。”陳某還告訴記者,外地蔥進入市場后,毛蔥每斤賣1.5元左右,凈蔥每斤賣2元左右。每次進回來的蔥經過篩選成捆弄好后,會剩下一些個頭較小、蔥莖較細的小蔥,這些小蔥就只按5毛錢一斤的價錢出售。“這根本就不掙錢,幾乎每天都在賠錢。”陳某忍不住抱怨,陳某說,加上現在蔥價回落,有些小蔥只賣5毛錢一斤,現在賣外地蔥根本就不掙錢。據了解,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和蔬菜生長速度的增快,本地蔥的產量越來越多,而不少來自山東章丘、壽光、平度等地的大蔥,不少都是去年的囤貨,不僅價錢高,而且也不如當地蔥新鮮,所以現在外地蔥的銷量會受到沖擊。一個商販告訴記者,自己現在從上海進來的大蔥已經從5元多降到了2.5元,“平時普通市民買的很少,只有飯店的采購人員才會買,畢竟外地蔥的品種很不錯,而自家吃的話基本會選擇便宜的本地蔥。”因為蔥價的波動,不少商販認為蔥價還會回落,所以不敢輕易進太多貨,以免蔥價再次低落會導致賠本。 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