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蘭鎮地處白沙河東岸,擁有種植水果的悠久歷史,當地氣候及土壤尤其適宜油桃種植,但一直未形成規模。鎮里經過多次考察,于上個世紀90年代投資30多萬元,抽調農業技術人員建起了十幾個油桃示范大棚。麻蘭鎮西山前村村民由此看到了商機,迅速擴大規模大力種植大棚油桃,歷經十余年,如今已將油桃種植發展成村中特色主導產業。麻蘭油桃2010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登記、2011年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后,農民發展大棚油桃熱情非常高漲。目前全鎮油桃面積達到13000畝,畝均收入兩萬多元,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
大規模種植大棚油桃
眾所周知,油桃的自然成熟季節在7月底,而麻蘭鎮西山前村的油桃卻被稱為“北國春天的第一批水果”,因為村民們所種植的是反季節大棚油桃,冬季管理,春季摘桃子。時值4月中旬,剛好是油桃種植戶忙碌的季節,記者了解到,部分村民已經將成熟的桃子摘下來、包裝好、用卡車運輸到外地了。
據了解,西山前村發展油桃種植業已經有13年了。“那是1999年,村里實行均田制,當時分給我的耕地里恰好有大棚,就順其自然地利用起來了。”西山前村最早的油桃種植戶初汝波告訴記者,“一開始,有的村民選擇種蔬菜,另有一些人種油桃,我考慮到當地氣候溫暖適宜,土壤含沙較大,而且鎮里當時投資建了油桃示范大棚,咨詢了相關人員后發現種植油桃不費工夫,就決定跟著種了,第一年種了八分地的油桃,扣除成本當年收入一萬多元,在當時算是不小的數目。”初汝波成了村中少有的萬元戶,嘗到了種植大棚油桃的甜頭,開始買耕地擴大種植規模,產業越做越大。
其他蔬菜種植戶眼瞅著初汝波的大棚油桃省時省力又賺錢,而自家一年四季都要忙活莊稼地,年收入也就三四千元錢,于是紛紛效仿種起油桃,至此,西山前村走上了大棚油桃產業種植之路。
大棚油桃成熟早又賺錢
來源:半島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