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兒童研究所營養研究室研究員、全國佝僂病科研協作組副組長吳光馳回答記者提問攝影中國網胡迪
中國網4月12日報道:衛生部今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婦幼重大公共衛生項目進展情況。衛生部婦幼保健和社區衛生司傅衛通報了深化醫改3年來,為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實施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中國網現場直播
首都兒童研究所營養研究室研究員、全國佝僂病科研協作組副組長吳光馳就嬰幼兒補鈣的問題進行了具體介紹。吳光馳指出,“補鈣的原則是缺鈣才補,不缺不補,缺多少補多少。”嬰幼兒在如下情況容易出現缺鈣:
(一)胎兒期儲鈣不足
母親妊娠期鈣和(或)維生素d攝入不足,早產/低出生體重、雙胎/多胎等,致使胎兒期鈣儲存不足以致嬰兒出生早期鈣缺乏。
(二)母乳喂養期母親鈣攝入不足
哺乳期母親攝鈣量不足,導致乳汁含鈣量低。
(三)輔食添加不當
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對鈣的需要量較多。1歲左右的嬰幼兒,由于奶制品量減少,添加輔食過于精細,雖然膳食結構多樣化但缺少營養豐富的乳制品和豆制品,這樣寶寶每日攝入的鈣就會出現不足。或用果汁、碳酸飲料擠占奶類攝入而影響鈣攝入。
(四)幼兒期膳食結構不合理
我國兒童鈣攝入少是因為膳食結構不合理,含鈣較高的牛奶,大豆等攝入相對較少。從營養學看大概鈣攝入量低于推薦量的80%后才會出現缺鈣。此外,由于食物中還含有許多影響鈣吸收和生物利用的因素,比如膳食中食鹽含量高或是吃了大量蛋白質,鈣就很容易從尿中丟失。菠菜、油菜以及谷物的麩皮等食物中含有大量草酸或植酸影響到食物中鈣的吸收。
(五)維生素d缺乏
人體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包括內源性—母胎轉運和日光照射;外源性—食物,如肝、蛋、乳類等,但含量有限,尤其母乳含量極少。維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日照不足(機體通過皮膚轉化的天然維生素d減少)和攝入不足,早產和雙胎宮內儲備不足,疾病因素影響吸收障礙等。如果寶寶不能堅持到戶外活動,運動量下降,代謝水平降低,對自然鈣的吸收減少。此外,維生素d受體的基因在不同人群之間有很大差異,也就是說,一部分人天生就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癥狀,所以這些寶寶缺鈣一般會比較明顯。
(六)其他因素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