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2日報道:(記者張欣瑜)“中國的茶葉96%都是合格的,消費者是可以放心飲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陸堯,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茶業秘書長蔡軍,浙江省茶業學會秘書長、浙江大學茶學系副主任王岳飛等茶行業專家學者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陸堯對網傳多品牌茶葉被指殘留事件表示懷疑,他介紹,早在1972年農業部就明文禁止在茶葉生產中使用六六六、滴滴涕(ddt)、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在茶樹上禁止使用對硫磷和甲基對硫磷。1999年農業部明文禁止在茶樹上施用氰戊菊酯和其他類似農藥如來福靈、馬氰合劑等。從2000年開始,農業部就禁止在茶樹上使用含有氰戊菊酯的農藥,此外,農業部、質監總局等5部門在2011年11月也表示茶葉種植禁用殺蟲劑硫丹。2011年8月相關部門也發出公告禁止將滅多威用于茶樹上。
陸堯認為,目前我國對部分茶葉實行茶葉制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統,該系統可以提供茶葉“從茶田到市場”全過程的質量監管信息,一旦出現任何質量安全問題,即可通過該系統追溯到源頭,這大大加強了茶產業的公開、透明、消費者知情消費。茶行業的自律性也約束了茶產業從業者要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來操作,所以中國96%的茶葉是合格的,是可以放心飲用的。
“這其實是一個標準差異問題,我國的國標和歐盟的標準是有區別的。我國是檢測茶湯中的農藥含量(國家禁用的農藥溶于水,允許使用的農藥不溶于水),茶葉中的微量殘留農藥是不溶于水的。而歐盟是用干茶進行檢測,所以造成檢測結果不同。”陸堯如是說。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茶業秘書長蔡軍認為,“這其實就是一個標準差異的問題,不能拿歐盟的標準來衡量中國的茶葉,按照國標,我們的茶葉是符合標準的。檢測結果產生差異,就是一個技術壁壘的問題。”
浙江省茶業學會秘書長、浙江大學茶學系副主任王岳飛也發出了同樣的聲音,他說:“我們國家有2個權威的檢測中心,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農業部茶葉監測中心,而且有眾多行業專家和學者在對茶葉的農殘進行多年研究和把關,中國的茶葉96%都是好的。”
來源:中國經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