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條黃鱔都有6兩重,但我現在還舍不得賣,等到了端午節,價格上去后再出售。”日前,浙江省縉云縣舒洪鎮嶺口村的村民何桂岳用網兜撈起兩條還在冬眠的黃鱔開心地告訴筆者。經過四年的摸索,何桂岳已熟練地掌握了養殖黃鱔的技術,找到了一條致富新路。
4年前,何桂岳帶上開了6年農資店的一些積蓄到連云港考察黃鱔養殖,之后又輾轉到湖北、湖南拜師學藝,光車費就花了上萬元。信心滿滿的何桂岳從江西景德鎮引進了第一批黃鱔苗,回到嶺口村租了8分田進行網箱試養。
雖然學了養殖技術,但真的實踐起來并非易事。“黃鱔的‘氣質太重了,就像‘林黛玉一樣。黃鱔種苗經過運輸,就不肯進食,真是急死人了。”那一年,何桂岳引進的1000多斤黃鱔苗幾乎“全軍覆沒”。“我以前賺來的錢也基本虧了進去。”何桂岳心痛地說,“第二年我將養殖基地搬到蟠龍村,但又是以“慘敗”收場。”
何桂岳說,創業肯定會有風險,要是遇到點困難就畏縮的話,哪能成就一番事業呢?憑著一股不認輸的勁,何桂岳重新整理了心情,再次踏上開往湖北的列車,向當地的黃鱔養殖戶學技術。
學成歸來后,何桂岳在蟠龍村發展了三畝的黃鱔養殖基地。“去年,我的黃鱔終于養殖成功啦!”何桂岳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雖然前兩年養殖黃鱔失敗,但東奔西走的,何桂岳建立了穩固的銷售網絡。去年,何桂岳養殖的黃鱔以每公斤80元的市場批發價走俏外地。“端午節期間最高售價曾達到每市斤80元咧。”不過話說回來,這養殖黃鱔還真不是件易事。”何桂岳笑笑說。
“養殖黃鱔有比較高的技術要求,經過這兩年的學習和摸索,我總結出成功養殖黃鱔的關鍵就在訓食階段。”何桂岳毫無保留地分享起他的養殖經驗。“黃鱔對新環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果不適應新環境,它就會‘絕食抗議,所以,訓食階段要特別注意。開始的時候,可以用蚯蚓引誘黃鱔進食,之后在飼料中加入些海魚飼養效果不錯。”何桂岳說,“黃鱔的飼養要求較高,比如說水質不能太清澈,要流動水、水深要1米左右、適宜水溫35到36度等等。”
來源:神農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