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點,天還未完全亮,張鍇就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先將整理好的鴿蛋運到市區各個銷售點,回來后打掃鴿舍衛生、消毒、配飼料、飼養、登記種鴿生產記錄卡,夜間還要查看鴿子情況,一直到晚上8點,忙碌了一天的他才能稍微休息下。
今年26歲的張鍇是衢州市衢江區樟潭街道茶埠村人,家里世代為農。2007年從金華農校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后,張鍇毅然決定回家創業。他始終相信,大學生在農村也能干出一番天地。“我從小就喜歡小鳥、小雞,所以一開始我就給自己的未來找準了方向。”初中畢業后,張鍇選擇去讀金華農校畜牧獸醫5年制大專。“當時很堅定,抱著要是考不上就重讀一年再考的信念。”在自己的努力下,張鍇如愿以償。
能夠就讀自己喜歡的專業,張鍇異常用功,每年他的成績都名列第一。“在學校里什么都學,飼料配制、繁殖技術、飼養管理、疫病診斷等等,正是這些給我現在養鴿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張鍇說。
剛開始養鴿時,由于資金限制,他只買了250對種鴿,養殖場的地址就放在家中的三樓。“剛開始沒賺什么錢,為擴大規模,所有的鴿蛋都用來孵化成種鴿,還得在外做兼職,給養豬場打工、給獸藥店送貨。”說起那段邊工作邊創業的艱辛歲月,張鍇很是感慨。
慢慢地養鴿場規模不斷擴大,由最初的250對種鴿擴大到2000多對。家中的屋子容納不下了,張鍇就借用村里一塊空閑地建了分場。“我是專門到這兒來給家人買鴿蛋的,都說一個鴿蛋頂9個雞蛋,鴿蛋不太買得到,聽朋友說這兒的蛋多。”家住附近的徐女士常來小張的鴿場買鴿蛋。
除了散客,張鍇的鴿蛋更多的是銷往市場。“我和附近幾個農貿市場都有合作,定期給他們送貨。”2008年,張鍇在衢州信息網上發布信息,沒過幾天,衢州世紀聯華超市就打電話過來要貨。隨著規模擴大,現在溫州等地也都有了固定的客戶。
“目前養鴿場每月能產鴿蛋4000枚,現在市場價3.4元一枚。粗略算下來,一年能有10多萬元的收入。”對于鴿場幾年來穩步發展的狀況,張鍇還是比較滿意的,但他并沒有滿足,去年11月,他新建了400多平方米的養殖場,現有1500對種鴿,今年養殖規模預計將擴大到3500對。
來源:神農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