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口碧波蕩漾的標準化魚塘,一條條四通八達的道路,一條條排灌分明的水渠,構成了一望無邊的連片魚塘基地,波光粼粼的水面不時有魚兒穿梭游過。4月5日,筆者來到新干縣金川鎮灌溪村,千畝標準化魚塘養殖基地的壯觀景象映入眼簾。
淡水養魚是灌溪村的傳統產業。村黨支部書記鄭勁華介紹說,早在1991年,該村一些村民就在自己分到的低洼地里開始挖塘養魚,嘗到甜頭的村民帶動了其他人也參與進來,逐漸形成了星羅棋布的大大小小的魚塘。2000年,該村的養魚面積達千余畝,水產養殖全面鋪開。目前,該村水產養殖戶達100余戶,年產鮮魚100余萬斤,主要銷往廣東、浙江、贛州一帶。
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快發展現代漁業,2008年10月,灌溪村成立了新干縣文昌水產養殖合作社,現有入社成員90多戶,合作社堅持“五統一”現代漁業服務網絡體系建設,即統一引進新品種、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操作規程、統一組織商品魚蝦銷售、統一進行推廣與試驗示范,實現了池塘生態養殖多元化,拓寬了漁業產品的市場流通渠道。
據該合作社社長吳云根介紹,2010年現代漁業標準化池塘改造項目在該村實施,該村集中大部分魚塘,統一規劃,統一水、路、電三網的建設,每口魚塘均進行了清淤和水泥護坡,配備了自動投餌機、增氧機等,2011年,該村千畝魚塘養殖基地已通過省級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認定,并成功創建通過農業部健康養殖示范場。
在連片標準化魚塘邊,筆者遇到正從農用車上卸飼料的養魚戶吳菊如,他高興地說:“今天剛好合作社及時幫我聯系到需要補充的魚苗,現在養殖環境變得這么好,產品品質肯定會相應提升,產量也會跟著提高的,我有信心。”從養魚中嘗到甜頭的該村村民鄭學華從起初的養五六畝發展到養70多畝,年收入達10多萬元,不但還清了養豬的虧損,還添置了小車,新建了一棟三層的房子。據了解,去年,灌溪村水產養殖面積達1600多畝,其中連片養殖面積有1200多畝,年出產鮮魚50多萬公斤,年銷售收入達500多萬元,2011年該村村民人平收入達6463元。
來源:新干縣水產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