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設施農業(yè)的發(fā)展,農產品的季節(jié)性差異越來越小,以往只能在某個季節(jié)才能吃到的瓜果蔬菜,如今通過設施農業(yè)實現了反季節(jié)栽培,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也為種植戶帶來了經濟效益。在遼中縣養(yǎng)士堡鎮(zhèn)養(yǎng)后村,村民羅秀菊就利用設施農業(yè)巧打時間差,栽種暖棚油桃獲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
在羅秀菊家的大棚里,一米來高的矮化油桃樹枝繁葉茂、鮮果墜枝。放眼望去,綠意盎然、桃影滿園。
“我有2個100米的暖棚,原來種的是葡萄和蕓豆,但我一個人管理,確實有點吃力。后來聽說種植棚桃效益不錯,我就把這2個棚都改成了暖棚棚桃。”羅秀菊樂呵呵的對記者說。
羅秀菊還告訴記者,暖棚棚桃的特點就在于種植的第一年就能開花、結果、見效益,而且便于管理,比起種菜要清閑的多。
當記者問到種植暖棚棚桃的訣竅時,羅秀菊笑著說:“一年中棚桃開花和授粉期是最關鍵的,只要看住棚里的溫度和濕度,保證桃花的授粉率,其它的生長時段就可以‘休閑式’管理了。”
當問到棚桃的生長周期和經濟效益時,羅秀菊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剛開始的時候一般都是每年的3、4月份栽植樹苗,12月份開始為大棚加蓋草簾增溫,到第二年的2、3月份桃樹就開始開花、掛果,4月初就能采摘上市了。一般第一年每棚就能產4、5千斤。按現在市場上每斤8塊錢算,每年1個棚就能賣個3、4萬元,除掉成本,怎么也剩2、3萬。
在大棚的向陽一面,每隔10來米就懸掛這一塊一尺見方的黃色塑料板。經介紹才知道,這叫粘蟲板,是專門用于引誘和粘殺棚內飛蟲的。
“這種大棚桃是真正的綠色食品,不用化肥,全部施用農家肥,桃花授粉也是采用蜜蜂授粉的方式,而且坐果期不打農藥,全靠日常的人工管理。這可是純‘綠色食品’呢。說真的,現在你隨便摘一個桃兒,不用洗就能吃,保證沒毛病。”羅秀菊一邊說著,一邊隨手摘了一個遞給記者。
正在這時,羅秀菊的電話響了,原來是沈陽的一個旅游團明天要來她這搞采摘,先提前打電話來預定。放下電話,羅秀菊趕忙聯系了一家禮盒制作公司,訂了100個采摘包裝盒。
來源:東北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