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民希望城里的農業專家學者到村里教授他們致富的新技術、新科技;如今,當農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新技術的時候,他們更盼望如何掌握防災減災的科技知識,改善南果梨品質,增加南果梨產量。近日,市科協專程從省里請來農業方面的大學教授、研究所研究員,深入海城東部山區的南果梨果園教農民如何防災減災。
11日,風和日麗,小草生綠,但位于深山的海城什司縣大臺村冰河還未融化,樹木還未吐綠,很多農民都在自己的南果梨園里施肥、清理,聽說有省里的研究員、大學教授專程來村里指導村民如何防災減災,本村的和外村的南果梨種植戶急急忙忙地從溝溝岔岔趕來。一位來自上英村的果農說,本來南果梨長得好好的,但一遇到病蟲、冰雹、大風等災害,南果梨的收成就受到影響。聽說省里的教授這次就是來告訴果農怎樣有效防災減災,他放下果園的活兒,騎著摩托車趕了10多里山路來到大臺村聽教授講課。
上午10點多,在山坡上的南果梨園里,來聽課的人圍在沈陽農業大學王洪平教授和省果樹所研究員劉志的身邊,聽他們講授果樹防災減災的知識,不少農民一邊聽,一邊拿個本子記上講解的要點。期間,還不斷有遠近的農民趕到果園里。農民付開寶拽著還沒發芽的南果梨樹枝請教王洪平教授:“花芽還沒開,現在能不能給樹打波爾多液?”王教授仔細查看了即將現綠的花芽并讓付開寶看。“現在打藥盡量要觀察仔細,要分不同的情況打藥,一次打藥不能解決多種病蟲害的問題,春季的病蟲害防治最好多用人工清除,打藥慎重一些……”聽了王教授的講解,付開寶心里有了底。付開寶家里有700多棵南果梨樹,20多畝,南果梨年收入10多萬元,是全家的支柱性收入,為此管理好南果梨樹,實現防災減災對于60歲的付開寶太重要了。
諸葛村的李春維大半輩子都在南果梨園里操勞,此次他是搭乘同村一個果農開的三輪車來聽專家們現場講授減災防災的,聽了劉志研究員講要慎選新品種、精心管理好現有品種南果梨后,他很有感慨:“我家有400多棵南果梨樹,但沒有熱銷的紅南果梨品種,這幾年我一直在盼望購買一批紅南果梨苗,現在聽了劉志研究員的講授,我打消了采購紅南果梨苗的念頭,好好管護好老品種,多用農家肥,做好防災減災的工作,提高果品照樣能多賺錢。”
來源:鞍山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