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佳縣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依托資源優勢,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創新,用科技引領紅棗產業化發展,努力建設中國有機紅棗名縣、陜西紅棗大縣、百萬畝紅棗基地。
注重科學規劃,加快基地建設。今年該縣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集中連片、典型示范的原則,繼續擴大紅棗栽植面積,不斷加快紅棗基地建設。新建紅棗基地6萬畝,重點打造500畝以上標準化示范園20個、200畝以上精品示范園10個,扶持發展200畝以上紅棗經營大戶20戶。積極支持紅棗矮化密植示范園建設,加快分區域良種嫁接、微噴灌和紅棗烘烤設施建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嚴格技術標準,建立歸圃育苗基地200畝,培育優質紅棗苗木,著力解決紅棗基地建設質量問題。
加大科技投入,發展有機紅棗。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低產棗園改造5萬畝,全面實行紅棗有機化生產。組織專家研究論證,制定低產改造具體標準,確保低產改造取得實效。強化施肥、防蟲管理,大力推行有機化生產。積極聯系棗樹有機肥生產廠家,力爭3至7萬畝棗林全部施用有機肥。考察聯系粘蟲膠和性誘劑防蟲生產廠家,采取防滅基本越冬態害蟲、涂粘蟲膠、覆膜殺蟲、懸掛性激素誘捕器、置放太陽能殺蟲燈等多種措施,有效殺滅害蟲,提高紅棗有機產值。
加強科技培訓,提高棗農素質。注重科技示范,不斷加大棗農培訓力度,全面提升棗農素質。選派紅棗專家、科技特派員分赴各鄉鎮棗區,對棗農進行紅棗防蟲、保水、施肥、修剪等田間管理技術培訓。積極鼓勵部分紅棗栽植大戶、“星火科技二傳手”發揮示范作用,帶動棗農主動學習經營管理技術、掌握紅棗營銷信息。加強氣象知識培訓,強化氣象為農服務,通過贈閱《中國氣象報》、提供手機短信服務,讓棗農獲取更多的氣象科技信息,提高紅棗防災減災能力。全年計劃培訓農民3萬人次,切實普及紅棗豐產技術,提高紅棗質量。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