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按鈕,1秒鐘2000多頭豬同時都有“飯”吃,可不要小看這個數字。
“要是在以前,排前頭的豬吃到了,后面的豬要跳死,就差這么點時間,母豬經常流產,這可是效益啊?!睖刂萑它S少林的普通話實在讓記者“很崩潰”,但是年近60的人了,能接受現代化養豬讓人肅然起敬。
這里的山路十八彎,從溫州市區驅車1個半小時,人都快繞暈了,瑞安市桐浦董夏村到了。溫州桑農少林畜牧有限公司很顯眼,這是溫州第一個全自動又實現農牧聯動循環的養豬場。因為他們的貢獻,村里200多戶家庭都有免費沼氣用,黃少林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
四頭生豬一個“標間過“飯來張口”的生活
董夏村三面環山,溫州桑農少林畜牧有限公司就在一座山腳下,紅色的屋頂襯在綠色山林中特別顯眼。
自動化喂料系統、自動監控室、現代化產房溫床、獨立沼氣池……公司斥資3000多萬元,為生豬打造了一個占地30多畝的“宿舍”,每四頭生豬都有一個四五平方米的“標準間”。該公司董事長黃少林表示,斥巨資打造的標準化廠房投入使用后,生豬成活率大幅提高,養殖業的效益漸漸體現出來。
采訪時,記者總共就看到三四個工人,他們穿著藍色的工作服,進豬場需要消毒換衣服。2010年,黃少林花費100多萬元購進的全自動喂養系統和監控系統投入使用后,養殖場內兩三名工作人員按下按鈕,就可實現2000多頭豬的喂食,有效降低了勞動力成本。“原來最多的時候養1萬多頭豬,需要30多個工人,現在兩個豬場加起來也只要10多個工人?!秉S少林給記者算了下,光人工費每年都能省下10多萬元。
“豬如果渴了,它只要把嘴放到水龍頭一吸,水就出來了;餓了,豬鼻子一拱,飼料就自動從給料口下來了?!秉S少林描述起生豬“飯來張口”的生活。
在該公司的自動監控室內,共有9個監控視頻對著豬欄,可分別對24個不同場景實行可切換的實時監控。同時,監控系統還可以通過自動變焦拉近與豬的距離,讓工作人員可以近距離觀察生豬生長情況,如發現豬生病、發情等情況可進行及時處理。
來源:錢江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