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消息,有媒體報道,金龍魚及福臨門兩大主流食用油企業同時宣布提高食用油價格。對此,卓創資訊分析師段連偉對鳳凰財經表示,菜籽油市場呈現供應緊張情況,其成本突破終端零售價,出現價格倒掛,致使食用油企業處于虧損邊緣。
近日,金龍魚、福臨門兩大主流食用油品牌宣布提高小包裝花生油、菜籽油價格,漲幅約為8%。然而,金龍魚營銷公司總經理陳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卻表示,即使調整后的價格,也僅僅是略微減輕企業虧損困境,緩和企業高居的成本壓力,企業仍未能擺脫虧損現狀。
“菜籽油市場進入2012年之后,供應緊張開始凸現,價格上漲至11000元/噸,漲幅達11%,菜籽油成本突破終端零售價,出現價格倒掛,”段連偉對鳳凰財經表示,除原材料上漲的原因外,運輸成本增加也是漲價的重要原因。他估計后期虧損會更加嚴重,散裝菜籽油還有上漲空間。
據了解,去年國內大豆壓榨行業持續11個月虧損,行業平均壓榨虧損為52元/噸,價格與成本的長期倒掛,最慘時每噸虧損600余元,平均虧損212元/噸。以a股市場唯一一家以豆油、豆粕為主營業務的東陵糧油為例,2011年虧損近1.88億,榨一噸油虧近400元。不過,此前食用油企業已多次提高食用油價格,每次調整價格的理由幾乎都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及國際大豆市場的減產,并稱價格調整后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
去年8月1日,金龍魚上調食用油價格,漲幅5%,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成本壓力,此次價格調整后企業仍在虧損邊緣。而今年金龍魚方面的解釋與去年幾乎一樣。如果一直處于虧損狀態,食用油企如何維持經營?是否有繼續漲價的空間?
對此,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對鳳凰財經表示,對于食用油大型企業而言,前期的限價使其獲得定向投放具有價格優勢的原料,使其有一定利潤空間,加上這類大型食用油企業大多覆蓋的產品類別廣,因而其他品類產品的利潤提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虧損,支持其經營。
但是對于繼續漲價,梁銘宣認為發改委及時約談相關企業,表明政府對穩定物價的重視程度較高。“因而即便這類企業有漲價意圖,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國家監管,使其漲價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