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棟的大棚,像工廠的車間,里面種的不是蔬菜,也不是水果、花卉,而是水稻的秧苗。春分剛過,位于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內的衡陽縣“育秧工廠”里,一片忙碌。
在播種車間,自動傳送帶上的秧盤,按流程鋪上營養土、灑水、播種、覆土,最后擺上秧架,運往像溫室一樣的育秧車間。現場操作員說:“30天后,農民只需來擔秧苗,直接插入水田。”
這座占地20畝的“育秧工廠”,一次育秧10萬盤,可插4000畝水田。據衡陽縣農業局局長黃明成介紹,同樣規模的“育秧工廠”,全縣有4個,可滿足1.6萬畝水田的早稻用秧。
過去,一家一戶浸種育秧,既怕種谷“燒芽”,又擔心天冷爛秧。如今,在衡陽縣“育秧工廠”里,一臺zcy―500型移動式全自動蒸汽噴淋式水稻種子催芽機,16個小時以內一次性可催芽900斤谷種,且發芽率在90%以上。在此打工的農民老譚說:“如今,流水線播種,車間里育秧,這些擔心全都煙消云散了。”
傳統的水田育秧,一個勞動力彎腰駝背一整天,只相當于流水線播種1個小時。1畝傳統的“水洗秧”,只能插10畝水田;而車間里1畝盤育秧,能插100畝水田。
工廠化育秧省工、省力、省秧田,這是像老譚一樣的農民都看得見、摸得著的。而更多的好處,對一般的種田農民來說,只可意會不能言傳。
衡陽縣農機局局長鄧玉增說:“一根根壯秧的背后,采用了多少新技術,只有農機技術人員心中才有數。”比如,“育秧工廠”的秧苗,均勻整齊,更適應機插。這是因為使用了生化調控技術,控制了秧苗的高度。4個“育秧工廠”統一良種,推廣超級稻“陵兩優968”,從品種上奠定了高產優勢。
連續多年,衡陽縣一直是我省糧食生產的“標兵縣”。今年,該縣不惜成本、想盡辦法,力爭坐穩糧食生產“標兵縣”的位子。
“一是主抓‘壓單擴雙’,依靠擴面積增總產;二是主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齊穗”,把握關鍵環節,穩單產。”新上任的衡陽縣縣長熊超群介紹,今年,全縣雙季稻要增至146萬畝,比去年增加7萬畝,其中早稻多種3萬余畝。
來源:湖南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