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全國氣溫漸暖,自今年2月中旬開始“發威”的“向錢蔥”逐漸回歸到了合理的價格區間內。期間,在北京等地甚至出現了10元錢買兩根蔥的行情,此番蔥價暴漲行情雖讓人咋舌,但卻并不意外,聯想起此前的“蒜你狠”、“姜你軍”,“向錢蔥”似乎僅是農產品(11.76,0.52,4.63%)價格暴漲現象中的一個“接力者”,而導致農產品價格的接連暴漲的原因,儼然成了一個謎團,且被卷入的對象卻越來越多。
據最新消息顯示,就在蔥價緩慢回落的同時,蒜價又開始抬頭。數據顯示,蒜頭價格自3月份以來就一直保持小幅上漲的趨勢,3月下旬開始漲勢明顯,4月5日,蒜頭價格漲至春節以來歷史最高點。與此同時,40元一斤櫻桃的“櫻謀詭計”也早已成為網民調侃的對象。
菜價助推cpi反彈季節因素難有說服力
本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3.6%,在告別“負利率”狀態僅1個月后,月度cpi漲幅的再度反彈,讓人們意識到:通脹并未走遠。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了7.5%,其中鮮菜價格上漲20.5%,已遠超豬肉價格11.3%的上漲幅度。交通銀行(4.72,0.00,0.00%)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蔬菜價格的上漲主要是受天氣因素影響,這樣的短期擾動不會改變全年物價整體下行的趨勢。
縱觀今年一季度我國農產品價格總體呈現先升后降的走勢,在春節期間達到峰值,其中,蔬菜價格呈現高位震蕩走勢,而大蔥憑借兇猛漲勢成為了一季度菜價上漲浪潮中的絕對“主角”。
對此,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解釋稱,“大蔥價格漲幅尤其大,主要是受去年大蔥價格較低導致種植面積減少、產量降低等因素影響。”近期陰雨天氣和種植面積等因素成為推動大蔥價格在龍年春節后猛漲的主因。
除去蔬菜價格的飆升,日前成品油價格上調所帶來的“蝴蝶效應”不僅被歸結為cpi漲幅超預期的原因之一;而且,從油價對物流成本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蔬菜的運輸成本,間接助推菜價的高位震蕩。
流通環節層層加碼致零售價翻倍
來源:中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