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截止到年底,天津市將累計建成中高產田316萬畝,糧食平均畝產較開發前增加150公斤,項目涉及的區縣農民多增加收入6.4億元,平均每戶增加730元。
時值春耕時節,津沽農村一派繁忙景象。記者從天津市財政局獲悉,市財政及時下撥支農資金2億元,全面啟動今春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央和市區財政今年全年安排資金6.8億元改造中低產田、扶持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綠色蔬菜生產基地,促進沿海都市型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改造農業設施建成高產田
眼下,正值冬小麥生長的關鍵期,寶坻區新開口鎮丁家莊村的村民吳井凱正在忙著給自家的7畝小麥澆灌返青水。老吳說,原先全村1000多畝地只有3眼機井,大渠澆一遍水之后就沒水了,造成小麥減產,1畝地只能產250到300公斤。丁家莊村的1000多畝農田大多屬于中低產田。由于田間道路多是土路,趕上下雨,機械收割機不僅沒法開進去作業,收獲農作物還運不出來。而打井、修路、通電等設施建設單靠一家一戶投資肯定難以完成。去年,丁家莊村被納入天津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中,在全市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的支持下,建井房、打機井、架電桿,13口機井水還通過地埋管直接送到了每家每戶的田間地頭。現在,村民們只要合上電閘,汩汩的機井水就能流進田里。如今丁家莊村農戶小麥畝產量在450到500公斤,按收入來說,1畝地增加了500多塊錢。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解決了農田灌溉的老大難問題,原來的田間小路也變身成了寬闊的砂石路,聯合收割機和運輸機械不用看天就能直接開到田里,同時農田邊還栽植了保護林。這樣一來,1000多畝看天吃飯的中低產田,一躍成為旱澇保收的高產田。
據市農發辦公室負責人介紹,今年國家和市區縣財政將投入資金2.8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25萬畝,每畝的投資標準從過去的760元提高到1200元。整個工程完工后,天津每年將增加糧食生產3427萬公斤,棉花253萬公斤,蔬菜1540萬公斤,惠及農民5.8萬戶。截止到年底,本市將累計建成中高產田316萬畝,其中高標準農田累計達到45萬畝,糧食平均畝產較開發前增加150公斤,項目涉及的區縣農民多增加收入6.4億元,平均每戶增加730元。
來源:天津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