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公務宴請酒和飲料的費用很高,僅僅控制高檔白酒消費,就可以節約40%的費用。
“幾百個文件管不住大吃大喝,真是治國之敗筆。”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的一條微博,把人們的視線再次拉向公款吃喝這個老問題。柳斌杰主張,“除外事招待審批費用外,其他吃喝一分錢也不許報銷,正好解決了假發票。崗位公務費給補貼,招待自己花錢。”這個法子管用嗎?
“招待自己花錢”?
把公務接待的費用變成“補貼”,需要“招待”的時候則由公務員自己“掏腰包”——這和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主張的“公車改革”思路相似。不過,葉青認為,要讓公務接待費用“進入工資”,比公車補貼要困難得多。微博賬號“御史在途”的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陸群也坦言,雖然自己非常贊同柳斌杰的觀點,但是這樣的建議很難實現。
參加公務接待可能只是“作陪”,補貼標準難界定
葉青(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我個人的觀點,(補貼)這個方法在公車上可行,但在公款接待上比較困難。因為交通補助的標準容易計算,比如每個月工作21天,每天上下班需要多少錢,一算就知道了。
但公務接待呢?如果是單位因為公事舉行的接待,讓你參加,你可能只是作陪,按什么標準來給你計算補助呢?所以,“三公”里的另外兩項進入工資的話,很難操作。如果說要把這部分錢打進工資里,不同級別不同崗位的標準沒辦法確定;而且這筆錢進入工資的話就多了,國外也沒有這樣的例子。
上級來視察,讓領導自己掏腰包不大可能
陸群(“御史在途”,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
取消公務接待,在目前這種文化氛圍下很不現實。打個比方,上級來了個領導視察工作,過去毫無疑問由地方好好招待。假如改革了,取消公務接待,他們來視察,自己掏腰包,我可能會很不好意思,上級領導也可能會覺得受到冷落。那么,極有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1.我打腫臉充胖子,自己掏腰包請他們吃飯;2.巧立名目,報銷接待費用,或者找企業來負擔接待費用。
“幾百個文件管不住”?
普通群眾固然對公款吃喝深惡痛絕,公務員們也未必都對這些“白吃”的大餐甘之如飴。苦于應酬,擔心“三高”的官員也不在少數。然而,為什么這些昂貴“飯局”多年來千夫所指,卻任憑“幾百個文件”也管不住呢?
來源:北京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