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羅山縣按照“科學規劃、綜合配套、穩定面積、規模經營、集中投入、主攻單產”的原則,以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糧田建設為平臺,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設施完善、農機裝備齊全、技術集成到位、優質高產高效、綠色生態安全”的高標準永久性糧田,著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力促農業持續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抓規劃,打造精品工程。為打造精品工程,該縣從規劃入手,堅持高起點規劃和立足于民設計,充分尊重專家、技術人員的意見,把握科學性和前瞻性,從群眾所需、所盼、所急、所愿入手,把握實用性、適當性,不建脫離群眾的形象工程。在具體規劃中,一是精心規劃項目區整體框架,做到路渠、林網匹配,形成網狀格局,打好新農村建設基礎;二是針對嚴重制約農業生產的斗、農渠不配套問題,對斗、農渠進行系統硬化、配套、整修、完善;三是著力解決群眾行路難問題。
抓建設,確保工程質量。圍繞建設高質量工程,該縣一是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施土建工程招投標;二是在立項前、開工前、項目建成后分三次公示,對開發政策、建設主要內容、建設期限、建設標準、資金投入情況、建設監理單位及預期效益進行公示,自覺接受群眾和社會各界監督;三是按照監理公司專業監理為主導、群眾義務監督為補充的方式監督工程質量,確保優質工程;四是統一工程設計標準,關鍵性原材料由統一廠家進貨,確保建成的工程堅固、大方、美觀、耐用。
抓管護,確保發揮效益。為確保建成項目效益的長久發揮,該縣狠抓工程管護工作,做到工程完成、產權歸屬明確、管護主體落實,硬化的渠道和修建的配套設施管護權交給行政村,由行政村組織監管人員落實管護責任,實行人員、經費兩到位。
截至2011年年底,全縣累計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糧田項目3萬畝,總投資4051萬元。實施后的項目區,農業基礎條件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業生產能力特別是糧食生產能力明顯提高,該縣因此連續3年被省、市評為農業綜合開發先進縣。2011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141萬畝,總產14.2億斤,實現了“八連增”,連續6年超10億斤,再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
來源:河南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