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暖送春歸,莓香迎遠客。每到周末,山東省安丘市石埠子鎮(zhèn)南王家莊村的草莓園里就飄蕩著歡聲笑語,從濟南、濰坊等地趕來的客人絡繹不絕,摘草莓、品農家飯、享農家樂。
“我們村每周都要接待100多位采摘草莓的游客,種植戶忙得不亦樂乎。”村支書臧全世喜笑顏開,“包括我們村,全鎮(zhèn)3萬畝草莓都采用統(tǒng)一管理,請蜜蜂授粉、用有機肥,不僅沒有農藥殘留,而且味香色艷,價錢貴點客人也不在意。”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作為國內外知名的蔬菜、水果出口大縣,安丘一直牢牢抓住食品安全不放松。”市委書記劉興明告訴記者,隨著國內農產品安全門檻的提高和國際市場格局的變化,近年來安丘把農產品出口為主調整為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并重,以安全區(qū)域化管理為核心,在標準統(tǒng)一化、種植規(guī)模化、產品品牌化上下功夫,贏得了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擴大了市場空間,增加了農民收入。
標準國際化——
讓國內、國外消費者同享一個菜籃子
由于出口、內銷的要求不同,在農業(yè)標準化問題上一直存在兩個標準:出口的采用國外標準,內銷的采用國內標準。在上世紀90年代就被譽為“日韓菜籃子”的安丘也不例外。該市參照日本、美國、歐盟等發(fā)達國家的農業(yè)操作規(guī)范,研究制定了生姜、大蒜、草莓等33個出口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guī)程和200多個生產標準,形成了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農業(yè)標準化體系,多年來出口的蔬菜、水果暢通無阻。
兩套標準固然保障了出口達標,但也并非十全十美:一是在種植、管理過程中帶來不便,二是容易造成“國內消費者歧視”。為此,安丘市大膽創(chuàng)新,從2007年起率先在全國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區(qū)域化管理,把出口、內銷的兩套標準變?yōu)橐惶讟藴剩杭葷M足國際市場準入標準,又遵循國內的有關要求。
“標準國際化后要求更高了,農產品的安全性更有保障了。”安丘外貿公司總經理劉海燕說,這既有助于出口,也造福國內的消費者,讓國內外消費者同享一個菜籃子。
標準國際化,關鍵是搞好農業(yè)化學投入品的控制管理。安丘邀請5名省農藥專家,對照“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歐美食品安全標準,結合山東省良好農業(yè)規(guī)范(gap),篩選推薦了1100余種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產品,納入“國際標準安全用藥目錄”,嚴格實施。
來源:人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