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頭鎮草莓種植大棚里正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因為該鎮以黃店和十字路村為主的300畝草莓即將上市,村民們正在忙碌的采摘草莓。
黃店村地處淠河水系流經地,土壤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村民自2002年起率先種植草莓,至今已有近10年歷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10年的草莓種植經驗,為該鎮摸索出了一條以種植草莓帶動居民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路子。
科學種植見效益。該村草莓種植戶2003年就自發成立了"草莓種植研究協會",并引進培育了"豐香"、"早豐寶交"等6個草莓新品種,形成了以"豐香"為主,"羊角密"、"鐵果"等品種為輔的草莓品種體系,2006年該村又引進了產量高、口感好、耐干旱的"美國甜莓"新品種,不僅耐儲運,而且銷售價格比普通草莓每公斤高出兩塊多錢,上市后迅速贏得了客戶的好感。該村還通過開辦培訓班、利用遠程教育網絡學習種植技術等措施,幫助種植戶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種植水平。引導居民大搞錯季種植,總結出投資較小的中冷棚、綠色無公害設施栽培模式,實現當年秋季扣棚,開春采摘的草莓"速紅"種植技術。
經濟種植節成本。為充分挖掘草莓種植的經濟收益,在草莓大棚里間作西紅柿、豆角、油菜等反季節蔬菜,實現一年三種三收,個別種植戶甚至可以達到四種四收,大大提高了草莓大棚的綜合經濟價值,每個大棚比單獨種植草莓每年可增加收入1000多元。
規模種植共富裕。針對單個種植戶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的問題,該鎮一方面積極宣傳草莓種植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積極幫助該村建立草莓生產基地,撥出專款10多萬元整修道路、改善種植條件,同時爭取扶貧資金10多萬元發展冬暖式大棚。目前,以黃店和十字路村為主的草莓種植戶200多戶,占總戶數的40%以上,草莓種植大棚100多個,面積300多畝。
來源:六安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