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遠安縣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香菇標準化生產和質量安全監管為核心,以5個核心示范基地為依托,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主體”的原則,著力打造全省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取得了明顯效果。先后被授予“全國農業(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區”、“中國香菇之鄉”、“湖北省優勢特色農產品板塊基地”等榮譽稱號。2011年,全縣香菇種植規模達到1.24億袋(其中反季菇2404萬袋),總產量達10萬噸,產業總收入預計可達10億元以上。香菇產業已成為促進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2012年初,被省商務廳、省農業廳和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命名為“湖北省首家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
一、強化規范管理,狠抓基地建設
一是是標準化建設。支持示范區種植戶開展以“五改”、“三化”、“四到園”為主的標準化建設。“五改”即:改木質棚架為水泥棚架,改秸稈棚帷為塑料棚惟,改自制菌棒為統一菌棒,改人工注水為自動噴灌,改挪地換茬為覆沙栽培。“三化”即:道路硬化、環境美化、用水凈化。“四到園”即:水、電、路、機械直通到園。全縣共建設標準化菇棚2萬余個。二是規模化發展。按照香菇出口企業必須建設配套基地要求,由政府主導,組織宜昌興利公司、宜昌科力生公司、長友公司主動與縣內5個大型示范基地結成對子,由公司下達定單并提供資金支持和技術指導,由基地村組織農戶按定單生產,形成了“公司+出口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格局。目前,全縣已規劃建成了1個1000萬袋、4個500萬袋的出口香菇核心示范基地,示范基地網絡和輻射種植規模達8000萬袋以上,輻射帶動全縣90%以上菇農進入基地發展生產。三是規范化管理。對全縣5個核心示范基地按照面積和規模進行編號備案,對菇農進行登記編碼,以標識為主線,嚴格質量管理,確保落到菇棚、落到戶頭。通過標準化示范基地的創建,帶動了全縣香菇種植規模快速增長,2011年全縣香菇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占全縣出口總額的55%。
二、強化質量監管,提升香菇品質
來源:遠安縣農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