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湖北省襄陽市艷陽高照,晴空下已經出穗的小麥充滿生機。在該市襄州區黃集鎮上李村,種糧大戶李永紅喜滋滋地告訴我們:“今年種植的120畝小麥將獲得豐收,預計平均單產在450公斤”。但是,問及想買個什么價格時,李永紅說:“去年每公斤賣1.96元,今年想能夠賣到國家公布的最低收購價,每公斤2.04元(中等標準品)”。但是,目前襄陽市去年產的小麥銷售價格每公斤2.04—2.06元,大上市后的新產小麥很難賣到最低收購價水平,希望國家適時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
襄陽市是我國十大夏糧主產區,今年小麥種植面積533萬畝,比2011年增加37萬畝,增長7.5%;預計單產405.5公斤,比2011年增加21公斤,增長5.5%;總產21.6億公斤,增產2.6億公斤,增長13.7%。
作為我國南部最先上市的地區,襄陽市新產小麥將在5月20日后陸續登場入庫。鑒于目前的市場狀況,應適時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
生產成本決定需要適時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
生產決定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產。決定糧食銷售價格的重要因素,是糧食生產成本。只有當農民賣出商品糧食的收入能夠彌補生產成本,并有社會平均利潤后,農民才有可能進行糧食再生產。
近年來,生產資料的市場價格一直在上升,糧食生產的成本居高不下。據襄陽市糧食局最近調查,今年小麥平均每畝生產成本在550元,按照平均單產405.5公斤,每市斤2.04元計算,每畝收入277.22元。僅相當于2011年全國“農民工”平均月收入2049元的13.5%。
來源:湖北省襄陽市糧食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