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6元一斤,空心菜7元一斤。這菜是越吃越貴了。”在市區水心農貿市場買菜的陳女士面對瘋漲的菜價,直呼“吃不起”。
按照往年的規律,進入5月份后,天氣逐漸轉暖,大量蔬菜上市,菜價隨之回落。可今年,許多蔬菜價格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逆市而上。是什么原因讓這些普普通通的蔬菜成了“貴族菜”?從田間到餐桌,哪些環節在層層加碼?我市又將如何抑制高菜價?昨前兩天,記者對我市蔬菜市場進行了探訪。
現象:
3元以下菜基本不見
大白菜每斤3.5元、苦瓜每斤7元、絲瓜每斤10元……在市區興文里農貿市場,每斤3元以下的菜基本上不見蹤影。
“4月份的時候菜價有所回落,但最近菜價又開始漲了,漲幅在1元至3元之間。”在興文里農貿市場販菜的胡女士說,批發價都漲了,她們也只能跟著漲。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多家攤位,各家的菜價相差不大,菜販們也都反映,最近蔬菜漲勢確實有點猛。
攤主葉女士告訴記者,今年的蔬菜價格一直都很高,和往年相比,這個時候的菜價更是高出不少。“漲得最快的是花菜,零售價去年每斤4元左右,現在已經賣到7元了。”葉女士說,進入5月份,花菜的批發價都要6元,不跟著漲就要虧本。
“菜價經常波動,但基本上漲的多,降的少,而且降價幅度小。”家住市區下呂浦的吳女士說,現在她都選擇萵筍、土豆、大白菜等相對便宜的蔬菜,并盡可能到售價便宜的攤位購買。
原因:
多因素推高零售菜價
菜價就像滾雪球一樣,從菜地的幾毛錢,到菜場的六七元,甚至10來元,到底是什么因素在不斷地推高菜價?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國部分蔬菜主產區天氣持續低溫,加之病蟲害加重發生,導致部分蔬菜產量降低,價格上漲。另外,農藥化肥、運輸、儲藏以及勞動力等成本上升也成為菜價高漲的一大誘因。
在市區菜籃子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河北籍菜販李大江正坐在貨車上,等待客戶上門選購。“近段時間蔬菜批發價確實都漲了。”他告訴記者,像散花(花菜的一個品種)從原先的每斤3.8元漲到了4.5元。大白菜也從每斤8毛漲到了1元多,其他蔬菜也都普遍上漲。
來源:溫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