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我省把馬鈴薯確定為十大農牧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從品種選育、脫毒種薯生產、綜合技術及政策、資金上進行重點扶持,使全省脫毒馬鈴薯覆蓋率達到87%,(全國平均馬鈴薯脫毒率為56%)處于全國首位。其中,青薯9號、青薯2號馬鈴薯品種,被農業部列為北方地區主推品種。
近年來,我省根據馬鈴薯育種目標,從世界各地和國內廣泛收集、保存馬鈴薯優良種質資料。通過借鑒和創新,在馬鈴薯新品種選育方面推出了“青薯2號”、“民薯2號”、“青薯9號”等高淀粉型和“青薯168”、“費烏瑞它”等菜用型品種,實現了由原來品種單一型向品種多樣型的轉化。特別是高產抗旱品種“青薯9號”成為淺山旱地的主推品種。
為創新脫毒技術,相關部門采用先低溫后高溫的處理方法為馬鈴薯莖尖脫毒,脫毒率由原來的15%左右提高到40%。在脫毒苗快繁上應用集群式切段法,使傳統的單株切段法速率提高了6倍以上。同時全省還實現了馬鈴薯單一技術及階段性成果的組裝、配套和集成,形成了一套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馬鈴薯推廣技術體系。先后推廣馬鈴薯標準化栽培技術30萬畝,平均畝產達到1980公斤,鮮薯生產達59.4萬噸。
自然條件獨特,氣候冷涼,自然隔離條件好,蚜蟲少,品種退化慢。依據這些優勢,全省在脫毒馬鈴薯種薯生產上建立了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由科研、推廣、企業聯合參與的脫毒種薯"四級"種薯生產體系,并形成年生產脫毒苗500萬株、微型薯1200萬粒的能力。目前,全省建立原原種生產基地5000畝,建立原種生產基地4萬畝,脫毒種薯基地16萬畝,年生產脫毒種薯35-40萬噸,保障了全省150萬畝的馬鈴薯種薯的生產供應。
2011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42.17萬畝,鮮薯總產達192.2萬噸。經有關部門病毒檢測顯示,全省生產的脫毒苗、微型薯病毒感染率為零全部符合國家標準。
據了解,近兩年,我省推廣的馬鈴薯雙膜覆蓋栽培技術,極大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單產。2011年全省在淺山旱地推廣全膜覆蓋雙壟栽培技術52萬畝,平均畝產新增400公斤,每畝新增效益280元。該技術在湟水流域還有效地解決了馬鈴薯早春凍害,促進馬鈴薯早播種、早上市使每畝平均純收益達3000元以上,成為山旱區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羅連軍)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