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記者從市商務委了解到,北京市“放心肉”工程的試點超市,將會從現(xiàn)在兩家超市的80多個門店擴大到8家超市的400多個店面。而每塊“放心肉”的所有信息,顧客都可以通過超市的終端設備查詢到。發(fā)現(xiàn)超市買豬肉 條碼一掃可知來源“原來這豬肉是鵬程出的啊。”市民孫女士拿著剛稱好的豬肉,在一臺機器前掃了一下,相關的出廠、屠宰、進貨、交易信息便一目了然。這臺機器是北京市今年啟動的“放心肉”工程的終端查詢設備。記者看到,在稱好的豬肉的價簽上,除了商品品名、價格和條形碼之外,還多了一組20位的數(shù)字“追溯碼”。顧客將這組數(shù)字在“放心肉追溯查詢終端”上掃描或直接輸入,就能獲得所購豬肉的全部信息。孫女士的豬肉掃描過后顯示:“您買的這塊肉的屠宰企業(yè)是順鑫鵬程,屠宰日期是4月22日,出廠日期是4月23日。”在屏幕的下方還有一行大字:“您購買的放心肉來自于已備案養(yǎng)殖戶。”看到這些信息,孫女士還是有點不放心:這些信息不會是超市自己輸入進去的吧?解密高科技護航 電子標簽儲存肉品詳情“超市不可能隨便輸入肉品信息。”北京“放心肉”工程試點建設的承建單位——北京志恒達公司總經理原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很肯定地表示。原鵬告訴記者,在流水線上流動的生豬肉都是倒掛在擔鉤上的。這個看似簡陋粗糙的鉤子暗藏玄機,在其頂端的螺絲帽中有一個rfid(射頻識別)芯片,俗稱電子標簽。每一頭生豬被掛上鉤子后,就會生成一個身份識別碼,這個碼里包含了超市溯源終端上的所有信息。生豬肉在預冷排酸之前,要印上激光灼刻章。經過芯片掃描,相應的信息便會通過激光灼刻印在每片豬肉上,這個激光章取代了之前豬肉的藍色檢驗章,清晰無毒還能有效防止偽造。而在隨后的屠宰分割和超市分裝中,都會根據(jù)身份識別碼打印出帶有追溯碼的標簽。政策政府提供設備 防止豬肉價格提高當然,這種高科技產品運用到豬肉中,并未推高豬肉的價格。作為北京市“放心肉”工程的試點屠宰企業(yè),第五肉聯(lián)廠此次引進了兩臺片豬肉激光灼刻設備。廠長馮豪義告訴記者,這些設備是由商務部和北京市商務委采用“以獎代補”的形式提供給企業(yè)的,不會增加生產成本。據(jù)市商務委主任盧彥介紹,“放心肉”工程以10項專利技術和4項軟件著作權為支撐,建立了一套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以屠宰環(huán)節(jié)為核心、向上關聯(lián)生豬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向下關聯(lián)肉品流向信息的完整信息鏈,真正實現(xiàn)了“一豬一碼、物碼合一、同生共滅、終端自滅”,保證每一頭生豬的肉品來源可追溯。發(fā)展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放心肉”已經在北京的3家肉類批發(fā)市場和兩家連鎖超市試點。“放心肉工程將在納入農超對接體系的8家連鎖超市全面鋪開,目前這些超市有400余家門店。而屠宰企業(yè)也將增加1到2家。”該負責人表示。進入屠宰廠前查驗“三證”瘦肉精檢測生豬靜養(yǎng)12個小時淋浴體表消毒屠宰(豬肉掛鉤,開始rfid芯片識別、屠宰中11道檢驗工序)再驗瘦肉精,檢測豬肉水分含量菌落總數(shù)和大腸桿菌等激光灼刻章,記錄屠宰信息排酸8小時發(fā)往銷售場地,入場檢驗證照三驗瘦肉精和水分豬肉依次掛上銷售掛鉤,掃描稱重、信息錄入芯片分割銷售,生成追溯碼 來源:中國肉業(yè)網(wǎng)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