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高溫多雨,我市傳統蔬菜種植備受影響,蔬菜特別是葉菜類多出現葉爛根腐,以致市場上菜價大幅攀升,市民徒嘆菜貴。而我市一些設施農業如大棚蔬菜等,卻無懼風雨,一枝獨秀,不僅有力地補充了菜籃子供應,更成為高端市場寵兒,畝產效益比傳統種植至少高出幾倍。
有棚“遮風擋雨”好種菜
26日上午,風雨過后,記者走進了位于三鄉鎮白石村的一個菜場。
這是個20多畝的菜場,也是三鄉鎮有機農作物種植示范基地,搭建了4個大棚共6畝面積,去冬今春開始了大棚種植的試驗,其余沒搭棚菜地為露天傳統種植。受今年高溫多雨天氣影響,這個場的設施農業與傳統農業形成了鮮明對比。
記者見到,露天種植的葉菜品種,葉面多孔且枯黃萎縮,毫無生氣,“受到多次雨打,又遇上高溫,很多葉菜都爛根了,好久沒這種菜上市了。”場主談近強說。而在大棚內,一壟壟白菜、菜心等卻嬌嫩欲滴,綠意盎然。“有大棚的好處看得到,”談近強指著眼前青菜開心地說,“現在看到了效果,外面的又爛又黃,這里又青又嫩。”
據了解,談近強的大棚蔬菜早前已有一批上市,價格比市面上的貴出50%以上,畝產效益比傳統種植至少高出3倍。“下一批蔬菜過幾天也可上市,相信也非常搶手。”
種“別人種不出來的菜”
大棚種菜,事實上是利用農業設施和科技結合,人工改變、改善大棚內的溫度、濕度等生態環境,提高防范病蟲害能力,讓蔬菜更好成長。我市菜農多利用這一優點,重點種植反季節蔬菜,種特定季節“難種或種不出來的菜”,追求“物以稀為貴”,搶占高端市場。
談近強的菜場正是這個追求。去冬春來,在寒冷的天氣中,他利用大棚種植了1畝多的反季節黃瓜(瓜類在夏天多見,正常應4月中旬后才會上市),春節后上市,價格每公斤超過12元,大受歡迎。而現處多雨高溫天氣,“喜冷涼”的葉菜種植越來越難,他轉而利用大棚種植這類葉菜。“如天氣更熱,我們將利用遮光網擋太陽,利用抽風機抽風,還會配水霧降溫等,營造適應葉菜生長的環境。”
來源:中山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