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皮鞋,兩只皮鞋,跑得快,跑得快,一只變成酸奶,一只變成膠囊,真奇怪,真奇怪!”在飼料中違法添加化學添加劑的“瘦肉精事件”、“蘇丹紅鴨蛋事件”,似乎還未淡出人們視線,近日一則網絡童謠唱出了人們對“皮革蛋白質粉”和“工業明膠”紛紛入腹的憤懣。而作為食物鏈的上一環,飼料質量也是人們頗為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確保食物鏈無瑕疵,杜絕二次吸收的傷害,同樣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環。
修改后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自5月1日起施行,旨在加強對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管理,保障動物產品質量,維護餐桌安全。據悉,飼料原料目錄、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將根據條例作出修改,將皮革蛋白質粉和工業明膠等物質排除在外。條例主要內容包括:
一、國家鼓勵研制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研制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應當遵循科學、安全、有效、環保的原則,保證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的質量安全。
二、嚴格飼料來源范圍。飼料生產企業禁止使用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的飼料原料目錄、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和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以外的任何物質生產飼料。
三、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條例規定,違法生產飼料、飼料添加劑的,最高可處貨值金額10倍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撤銷相關許可證明文件,生產企業負責人10年內不得從事相關生產經營活動;使用農業部公布禁用的物質以及對人體具有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其他物質養殖動物的,最高可處10萬元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
四、規范監督抽查制度。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應當根據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實施飼料、飼料添加劑監督抽查,監督抽查不得收費。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