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的時節,走進新榮馬鈴薯脫毒微型薯廠,只見干凈整潔的組培實驗室里,翠綠的脫毒馬鈴薯幼芽在營養液里蓬勃生長;大棚里,工人們正在精心侍弄著種苗。在科技支撐下,該廠以小莖尖托起了一個大產業,舞起了農業產業化的強勁龍頭。
新榮馬鈴薯脫毒微型薯廠建于2006年3月,屬民營股份制企業,技術依托省農科院,主要采用莖尖剝離技術對馬鈴薯種薯進行脫毒繁育,實行工廠化批量生產,現已初步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種薯產業化格局。2008年,該廠被確定為全市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中心和科普示范基地,2011年被中國科協、財政部評為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
該廠占地130多畝,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廠內水、電、路全部配套,現有職工35人,其中大中專學歷7人,中高級職稱5人,由原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員裴榮信主持工作。
馬鈴薯是大同地區農業的主導產業之一。近年來,由于馬鈴薯種薯病毒性退化,導致產量低,質量差,嚴重制約了馬鈴薯產業的健康發展。只有采用現代生物技術去除馬鈴薯病毒,提高種薯質量,進行工廠化批量生產,才能最終實現高產、穩產、優質、高效。經過多方考察和專家論證,新榮區委、區政府和市農業局、科技局共同研究決定,建立新榮馬鈴薯脫毒微型薯廠。
該廠建設工程自2006年3月開工以來,現已累計完成投資600多萬元,建起組培室550平方米、種薯儲藏室600多平方米(儲量50萬公斤)、節能溫室2個、網棚103個,并成功運用莖尖剝離技術,組培和生產了市場上急需的臺灣紅、晉薯7號、晉薯8號、晉薯23號、弗烏瑞它、克新1號、夏波蒂、系薯1號、大西洋、紫羅蘭等十多個系列的微型薯,到目前已累計生產脫毒微型種薯700多萬粒,種植脫毒微型薯2500多畝,生產一級原種350多萬公斤,為3.5萬畝馬鈴薯大田提供了可靠優質的種源,促進了馬鈴薯產業向“優質、高產、高效”方向發展。經過幾年的建設,企業已具備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形成一定產業規模,初步形成了集研發、組培、繁育、種植、儲藏、示范、培訓為一體的產學研體系。
來源:山西省農牧業信息中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