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作為全國大櫻桃的集散地,目前市場上的大櫻桃大多不是本地的,很多是來自大連、濰坊、平度等地。現在,在煙臺市場每天要中轉8000到10000斤大櫻桃。
煙臺大櫻桃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被譽為“果中珍品”,現在種植面積已經超過35萬畝,產量超14萬噸,位居全國首位。
可喜狀況的背后透露著些許隱憂。煙臺作為全國大櫻桃集散地吸引了眾多外地大櫻桃來煙“鍍金”,甚至攻占煙臺本土市場,響當當的“煙臺大櫻桃”淪為他人嫁衣。由此可見,煙臺大櫻桃想要擺脫重圍,走品牌化發展是必由之路。如何實現品牌化,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首先,面對外地大櫻桃蜂擁而至,本地種植戶散兵作戰的對策已經過時。大櫻桃協會應該發揮統籌作用,組織煙臺本地大櫻桃種植戶抱團發展,共同應對外地大櫻桃的圍剿。樹立特色品牌,用品質說話打造正宗“煙臺大櫻桃”。而事實上煙臺大櫻桃品牌多而分散,比如臥龍、福櫻、回里、張格莊等,雖然在煙臺名氣不小,但放眼全國市場還是不為多人知,提升品牌知名度的空間依然很大。
其次,作為大櫻桃種植戶應該有品牌意識。作為擁有141年歷史的煙臺大櫻桃,經過百年發展,果農的管理經驗豐富。相關部門也可建立質量安全監測機制抽查監督,確保煙臺大櫻桃的品質,提高產品的信譽度。
再次,如今農家樂形式的旅游方式頗受游客喜歡,越來越多的煙臺大櫻桃采摘園向旅游景點邁進。筆者曾去過煙臺大櫻桃重鎮張格莊的大櫻桃采摘節,生意紅火,各地游客絡繹不絕。采摘節的舉辦既通過游客口口相傳提升了品牌效益,又對大櫻桃銷售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煙臺大櫻桃種植已經形成規模,在品牌化發展上還需再做文章。相信假以時日,經過科學規劃發展,煙臺大櫻桃將成為繼煙臺蘋果萊陽梨之后享譽全國的煙臺水果。
來源:齊魯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