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了關于“立頓”茶葉農藥調查的報告,指出其綠茶、茉莉花茶和鐵觀音袋泡茶含有國家禁止在茶葉上使用的高毒農藥滅多威。報告還指出,“立頓”綠茶、鐵觀音、茉莉花茶、紅茶等4份樣品共含有17種不同的農藥殘留,這17種農藥中,還有7種是歐盟尚未批準使用的,例如硫丹、三氯殺螨醇和聯苯菊酯。對此,聯合利華中國公司回應,“立頓”黃牌紅茶原料是百分百進口的,完全符合中國的國家標準。
國家相關部門制定食品安全標準,旨在對食品安全檢測提供法律準繩,最終落腳點在于為公眾能夠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提供制度保障。這些年來,隨著公眾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大家的健康意識也逐漸增強,因此,相關部門也應針對公眾對于安全放心食品的強烈需求,不斷對食品安全標準進行完善,繼而拿出更加科學合理、更加人性化的安全標準。然而,令公眾感到匪夷所思的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居然頻陷“降低門”,而這勢必會對構筑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近年來,屢屢出現一些在國際市場上因標準不過關而無法“通行”的商品,因符合所謂的“國標”,卻能堂而皇之地闖蕩國內市場。這一次,面對多個品牌茶被國際組織檢測出“農藥殘留”的尷尬問題,相關茶企居然聲稱“完全符合中國的國家標準”??梢哉f,茶企方面如此這般的表態,既毫不客氣地戳向了“國標”的“軟肋”,更是給了有關監管部門一記響亮耳光。事實上,長期以來,正是由于相關管理部門不作為乃至亂作為,才使得各類問題食品頻頻傷害公眾健康。
既然茶葉中被檢出“農藥殘留”,也便意味著其可能會殃及到消費者的健康,既然茶葉在種植過程中使用了禁用的高毒農藥,也便說明其將公眾的健康拋于了腦后……面對如此尷尬現狀,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蒼白而乏力的。這些年來,我們的經濟社會建設等各項事業都在長足發展,然而,屢受質疑的“國標門”,卻接連刺激著公眾脆弱的神經。面對“農藥殘留”的茶葉符合“國標”,國家相關部門想必需要認真反思!
來源:四川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