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報刊發了調查“沉重的菜籃”一文后,引起廣泛關注。不少讀者致電本報,就目前的高菜價發表觀點。一些讀者認為“用工荒波及農村”是推高蔬菜價格的又一因素。而且,此前記者采訪菜價的過程中,走訪的每個鄉鎮、每個農戶都能聽到“用工荒”的說法。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中,城鎮人口數量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51.27%。而這種變化,也使得“用工荒”由城市波及農村,農村用工成本逐年上漲。
農村缺青壯年勞力
榆中縣來紫堡鄉距離蘭州20多公里,這里曾是榆中發展設施農業的主要區域。但今年記者采訪時得知,該鄉的設施農業逐年減少。原因是投入太多、風險太大、缺少人工。該鄉馮灣村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依靠種地不可能旱澇保收,但外出打工,干一天就有一天的工資,所以年輕人大多去了外地,在家務農的都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
“去年的人工費1300元,今年最低的也漲到1850元。”榆中縣農業示范園的負責人高桂蘭坦言,現在招個人真難!位于皋蘭縣黑石川鄉三和村的蘭州大華畜禽有限公司近日也遭遇了招工難,公司李經理告訴記者,公司的人工工資由去年的2000元漲至2500元,還是招不上合適的人。
“農村用工荒問題會越來越突出。”榆中縣農業局副局長白守孝說,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的勞動力轉移,加劇了農村青壯年勞力的缺乏。榆中縣三角城鄉華家營村菜農魏廣五家有3個大棚,主要是他和老伴在打理,兩個孩子一個有正式工作,一個在打工,“年輕人下不了這個苦,基本不下地。”
蔬菜大棚在減少
我市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蔬菜生產淡季,同時又是消費旺季,蔬菜市場供應量的80%靠外地調入。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是保障淡季供給的重要舉措,但在近期的采訪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浮出水面蘭州周邊的蔬菜大棚在逐年減少。
來源:蘭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